今日碳讯
-
市场
2025-07-14
全国碳市场由“起步”迈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将满4年。从最初仅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到今年覆盖范围扩大到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4个行业,超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这个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注入了源源动力。
-
碳交易
2025-07-14
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上新”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公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该方式可以采用统一价成交或者申报价成交的成交价格模式,并设置最小申报数量和价格限制,每周多个交易时段。受访人士指出,单向竞价为全国碳市场注入更具活力的交易机制,也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化定价与规范化运行方面迈出新的一步。
-
观察
2025-07-14
赢得碳排放话语权——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教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认为,碳排放权即发展权。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应从三个维度深化对碳排放的科学认识:历史维度,正视历史责任,建立工业革命以来碳累积排放核算体系;发展维度,追求发展平权,构建满足发展中国家合理发展的碳排放权动态分配方案;治理维度,推动技术共治,创新绿色清洁技术。
热点推荐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
15:05
7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揭牌成立全市首家“生态检察碳汇修复基地”。此举标志着司法实践与环境权益交易迈入协同发力、共促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
14:5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指出,零碳园区的发展近年来受到政策大力支持,但缺乏明确的标准,因此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此次《通知》明确了“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根据园区总能耗的大小不同设置了差异化的碳排放目标要求,标准非常明确,也将实质上推动绿电消纳。
-
11:22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包括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钢铁产品、纺织产品、房间空调器、计算机、小功率电机、轮胎、电解铝、水泥、人造板和木质地板等17种产品。
交易动态更多 >
-
全国碳市场四周年:市场扩容迎新机 金融赋能促发展
在全国碳市场即将迎来四周年之际,许多呼吁已久的变化迎来了宝贵的机遇期。在7月4日举行的2025绿金委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价格发现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为碳排放进行合理定价并纳入金融体系的决策过程中,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碳市场的机制建设对于碳价形成至关重要,被认为是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及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手段。”
2025-07-14 详情> -
北京成立全市首家生态检察碳汇修复基地
7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揭牌成立全市首家“生态检察碳汇修复基地”。此举标志着司法实践与环境权益交易迈入协同发力、共促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2025-07-14 详情> -
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上新”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公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用单向竞价交易。该方式可以采用统一价成交或者申报价成交的成交价格模式,并设置最小申报数量和价格限制,每周多个交易时段。受访人士指出,单向竞价为全国碳市场注入更具活力的交易机制,也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化定价与规范化运行方面迈出新的一步。
2025-07-14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