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不止靠种树,也要靠技术。如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
6月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中国海油启动的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和建设,在山东青岛基地正式完成项目全部设备的建造。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是恩平15-1油田群的配套环保项目,服役后可以在海底储层中封存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超146万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被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预计,CCUS技术是唯一能够在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碳排放的解决方案。全球碳捕集将从2020年的4000万吨/年,增长至2050年的76亿吨/年,市场前景广阔。
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石油(XOM.US)在一份报告中称,预计到2050年,碳捕集将成长为一个价值4万亿美元的市场。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称, 其Strathcona炼油厂将使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生产可再生柴油,有助于每年减少多达3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350万英亩的森林。
近日,一家创立于 2009 年,以直接空气捕获为减碳技术的公司 Climeworks 筹集了 6.5 亿美元股权融资,由 Partners Group 和 GIC 共同牵头。Climeworks 是 2010 年的 Venture Kick 赢家(由瑞士 150 多位领先的创业专家组成的创业项目评估活动),2017 年的风险领导者(由瑞士创新署授权的国家创业培训计划),以及 2011 年至 2014 年的瑞士初创企业 100 强之一。
Facebook和Google的母公司已经加入了一个旨在对抗气候的近10亿美元的计划,承诺在碳捕集技术被开发出来时购买该技术。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已有44个国家以及欧盟宣布了净零排放目标。其中10个国家立法,8个国家拟将其列为一项法律义务,其余国家则在政府政策文件中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如果这些法规或政策能够最终落地,将会减少全球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