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经济面临生态危机和气候挑战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方向。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融合创新、环保和高效的生产模式,不仅标志着生产力的进化,还承载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重价值。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金融创新路径,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领域流动,促进资金要素在绿色企业与绿色产业中的流动和增值,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力量。
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与供给,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以全新的生态文明框架指引绿色金融的未来实践发展,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碳市场探索构建了渐进式分层级交易体系,即地方碳市场先行先试、全国碳市场统筹协调、CCER交易机制补充支持,以此实现碳市场的稳健、有序发展,逐步激活其金融属性,防范突进式发展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并扰乱市场秩序。需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丰富交易主体类型,增强市场流动性。
近日,由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集团旗下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成功落地首单上海碳普惠碳资产损失保险,此举通过保险填补了在该领域风险管理的空白,成为上海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在该行指导推动下,近日,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成功发行5.27亿元5年期碳中和绿色债券“24泰达环保ABN001(碳中和债)”,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增信,平均票面利率2.61%,全场平均认购倍数2.17倍,成为京津冀区域首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碳中和债。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线上抵质押融资业务启动仪式在广州成功举行。该业务是在碳配额线下抵质押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实现“碳交易+清算通+数字化融资”的新业务模式,包括已有配额抵质押融资、购买配额抵质押融资两种方式,单户融资额度最高200万元,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质押的碳配额价值的50%,贷款期限最长10个月,融资利率为4%~6%,贷款用途为购买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
12月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后十年,是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赵英民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机构最新测算,未来五年我国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需求就将达到16万亿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百万亿级别的绿色低碳投资。
顶峰油脂化工(泰兴)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了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发放的5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这是江苏省发放的首笔转型金融贷款。紧接着,常州华美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也获批了中国银行江苏分行4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额度,并获得首笔500万元贷款。当前,江苏省已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以及碳金融产品等。
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发力。日前,又一份重磅文件出台,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碳排放数据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分等,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定性定量分析,提高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运用数字技术探测收集碳足迹信息,提升碳减排计量、核算和披露水平,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