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布《2024外滩绿色金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碳减排进程远不及预期,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化石能源依赖、地缘政治冲突、资金缺口较大等重重挑战,亟需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久久为功,转型金融的持续、大力支持至关重要。
近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成立的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与山东德州瑞康生物公司签约综合能源系统优化升级项目,将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支持,这是全国首单企业电—碳—金融服务。
对照美丽中国建设总要求,要出台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安排。研究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延长政策期限,扩大再贷款规模,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将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的表现纳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范围,加强评估结果运用,以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广东碳金融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发展态势良好,创新活力充足。但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仍面临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如需进一步按照金融市场的理念推动碳金融发展,需要搭建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如何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碳金融进一步发展?碳金融可以在哪些产业领域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在广东碳金融创新实践过程中得以一一解答。
绿色金融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其中,金融与财税、投资、价格等共同构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重庆,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将森林吸碳能力作为质押,正鼓励着更多持有森林的机构进行有效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2024年6月,重庆举行《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行动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林业金融服务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扩大贷款服务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加大对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林业绿色技术创新等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融资支持。
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将给哪些企业新的机遇?在推动碳足迹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境外有哪些经验可供参考?近日,中诚信绿金国际CEO兼中诚信亚太副总裁杨珺皓接受专访。他认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减碳技术仍将获得金融支持。在碳足迹认证方面,当前内地与香港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壁垒,建立跨越境内外、统一高效的碳足迹认证体系是未来趋势。
不久前,“深圳担保集团·南山区·中小微企业19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资产)”在深交所挂牌。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碳资产证券化产品挂牌发行,标志着深圳率先实现了碳资产证券化从“0”到“1”的突破。江苏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卫旺告诉记者:“这样做可以盘活社会资本的交易量,让资金流动起来,避免一潭死水。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碳市场中,从而增加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和交易深度。而高流动性的市场能够更有效地发现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增强市场稳定性。”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中国”)宣布,在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支持下,成功落地了首单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用于支持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信集团”)投资的聊城希杰天然气能源站项目,助力企业减碳增绿,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近日,绿色金融发展又迎来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中明确提出,“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引发业内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