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碳讯
-
生态专题
2025-09-25
复旦大学陈诗一:中国碳信用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具备参与全球碳信用互认基础
9月24日,以“完善碳定价机制,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召开,各方共同探讨碳市场建设与国际合作路径。
-
碳交易
2025-09-25
三行业超千家企业入场 全国碳市场扩容激活绿色新动能
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随着来自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新鲜血液”的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正开启全面发力的关键一跃。
-
行业减排
2025-09-25
到2060年,每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接近100美元?贺克斌详解碳中和实施路径
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绿色转型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如何稳妥有力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数字技术又将在此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日前举行的北京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系统性地阐述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底层逻辑、关键技术路径、面临的挑战以及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勾勒出一幅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系统思维构建的绿色转型宏伟蓝图。
热点推荐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
16:19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中国林科院聚焦科技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林草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决策和行动,挂牌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统筹全国林草碳汇优势力量,围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计量技术创新、标准体系研建、政策路径及潜力挖掘等重大问题开展集智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和进展成效,为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压舱石”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11:54
记者从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
11:48
中国华能9月25日宣布,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该工程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产化。其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迈上新台阶,有助于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交易动态更多 >
-
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投运—— “碳捕集”又迎新技术
9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
2025-09-30 详情> -
林草碳汇研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中国林科院聚焦科技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林草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决策和行动,挂牌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统筹全国林草碳汇优势力量,围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计量技术创新、标准体系研建、政策路径及潜力挖掘等重大问题开展集智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和进展成效,为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压舱石”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5-09-25 详情> -
复旦大学陈诗一:中国碳信用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具备参与全球碳信用互认基础
9月24日,以“完善碳定价机制,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召开,各方共同探讨碳市场建设与国际合作路径。
2025-09-25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