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知》部署的8方面重点任务来看,对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带来积极影响。”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已成为“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设零碳园区可实现新能源的就近就地消纳。
今天(7月9日),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大型水电站青海玛尔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4万吨。
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内蒙古段正式获批。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投用,对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浅海地区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效应。此次投用的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装机容量7.5兆瓦,项目每年可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
7月2日,国家能源局公告,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917个,其中风电项目32个,光伏发电项目487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0个。
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这是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最新成绩;降至约40%——这是全国火电装机占比的新变动。近年来,中国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能源绿色转型持续取得新突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光伏发电装机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0%,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近一半。
2025年5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15亿个,环比下降0.59%,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12.71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30亿个,占比60.31%;本期核发2025年4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57亿个,占比73.20%。2025年1-5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10.93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7.62亿个。
“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维持在90%以上。”在26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45.7%,已经超过了火电装机的比重。
从辽宁大连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风电发电量占比超12%。会上发布了《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展望》及《全球风能报告》,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30GW,其中,我国深远海项目将成为国际合作核心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