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成长还有多大空间?如果不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新能源发展前景难言乐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年至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困扰新能源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有望破除。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日前表示,2024年,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量11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持续增长。新能源已是新疆第一大电源和发电量增量主体。在1161.6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中,光伏发电4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7%;风力发电75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
全球太阳能委员会近日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已超过2太瓦。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太瓦,用了68年(1954年至2022年)时间,而第二个太瓦只用了两年时间(2022年至2024年)。这意味着光伏已经成为重要能源,预计未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近来,中国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设备引发外媒关注。韩国《中央日报》近日刊文称,浩瀚的沙漠上铺展着蓝色的光伏板,这是中国库布其沙漠中建设的“骏马电站”。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了一个马的形状,象征着中国在奔向清洁能源大国道路上的努力。
2024年,由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约2959.0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7.11%,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9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亿吨。
近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山东电网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发1900亿度“绿电”,节约标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煤电大省”向绿而行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美国财政部和国税局于1月3日(即周五)发布了IRA法案设立的第45V节氢气生产税收抵免的最终规则,使生产商能够使用各种来源的电力,包括天然气制蓝氢,满足了能源产业的多项核心诉求。周五的规则也被视作电力相关产业的集体利好:从“纯绿色”的光伏、风能,到定位有些模糊的核电,甚至传统能源巨头都是这项绿色能源法案的受益对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三部门今天发布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我国将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包括开发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率氢(氨)内燃机,以及高压力等级、高储氢密度车载储氢装置。不仅如此,还鼓励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就近利用高品质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建设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
国家电网12月31日宣布,当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变速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丰宁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