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2年7月18日-7月24日)| 人民银行牵头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生态环境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1-04 14:53:47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生态环境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总体运行平稳,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管理框架。二是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步显现。三是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四是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并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2、关中平原城市群“十四五”方案:支持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


7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6%,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聚焦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秦岭保护,强化省际统筹协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夯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包括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黄河水生态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加强秦岭生态保护、推进环境污染联合治理、加快低碳绿色转型。


在加快低碳绿色转型方面,要落实能耗双控和2030 年前碳达峰要求,进一步细化节能降碳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低碳调整。还明确提出,深化低碳试点示范,支持西咸新区开展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


3、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处战略机遇期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大会主题为“智汇绿色动力 创享低碳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牢牢把握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汽车电动化转型主要引擎的内涵要义,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在全球前列。目前已形成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的完整产业链,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建成1万多个回收服务网点。


张云明强调,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加快电池性能提升,加强新体系新材料研发布局,不断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二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预警、事故调查等机制,完善安全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安全性水平。三是强化关键资源保障。支持企业加快资源开采、提炼等技术攻关,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推进无钴电池等技术研发应用。四是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支持拆解、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五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4、《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达18.3%


7月18日,《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中提出聚焦“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十大行动”,完善统计核算、财税价格、绿色金融、交流合作、权益交易“五大政策”,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根据该方案,到2025年,江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5、河南省启动碳达峰试点申报工作


7月20日,鹤壁市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碳达峰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日前河南省发改委等7部门下发通知组织申报河南省碳达峰试点,申报对象包括碳达峰试点县、园区和企业,申报主体分别为县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申报试点县的不再推荐试点园区,申报试点园区的不再单独推荐试点企业,原则上各县区推荐备选试点企业不超过2个。各县区发展改革委(局)要会同当地生态环境、科技、工信、交通运输、住建、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对照《方案》组织开展申报工作,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于8月5日前将申报请示文件、试点创建实施方案和相关证明材料提交省发改委部门。


6、石家庄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


7月19日,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二、 绿色金融


1、易纲:人民银行将继续牵头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等


2022年7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巴厘岛主持召开今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陈雨露副行长陪同参加。


会议肯定了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意义。各方一致欢迎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上取得的积极进展,总体支持继续推进鼓励金融机构落实净零承诺、提高可持续金融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等工作。各方将继续落实《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引导市场资金支持有序低碳转型。


易纲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牵头做好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等工作,与各方共同推进落实《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发挥好金融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上的重要作用。


2、银保监会: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6万亿元


7月21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介绍,银保监会助力能源保供、供应链稳定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6万亿元。


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介绍,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测算,现在的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9亿吨。与此同时,保险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保险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二是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政策制度;三是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研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


3、王乃祥: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建设接近尾声


近日,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中回应了市场关切。王乃祥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已于2021年启动了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两个系统建设进展顺利,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期,北京绿色交易所也正在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与交易、结算相关的制度文件。


2017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启动修订以来,虽然相关备案签发工作暂停,但存量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市场交易并未停止。在2021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履约抵消过程中,存量CCER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乃祥表示,“重启”准确来说是《暂行办法》修订后的重新发布,或者说是重新搭建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何时启动。未来“重启”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是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规则,在统一平台上运行的大市场,《暂行办法》的修订发布将成为CCER“重启”的前提和法律基础。据估算,在完全使用的情况下,CCER的年抵消需求量约为3.5亿吨,未来每年市场对于CCER的需求量会更高。


王乃祥透露,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企业碳账户、绿色项目库和环境信息披露平台等“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研究CCER与绿色金融产品有机结合的途径。


4、上海环交所启动碳价格指数开发工作


7月16日下午,“2022 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在上海举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会上宣布启动“上海环交所碳价格指数”开发,打造碳市场价格“风向标”。


碳交易市场以碳价为信号,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有效的价格传导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降低社会总减排成本。从其他成熟商品交易市场经验来看,价格指数能够较为直观反映市场整体价格动态,比如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便于投资者了解市场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同时为开发商品指数ETF等交易型产品奠定基础。


此前,今年1月,上海环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了国内首只碳中和主题投资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6月28日,首批碳中和ETF正式获批。目前,首批8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产品募集规模超160亿元,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外,会议还进行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碳普惠机制协同创新框架合作协议、上海环交所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机构助力企业发展和央企国企“双碳”合作、长三角城市群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等多项云签约活动。


5、首个企业碳资信评价标准正式发布


7月16日,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由该标准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起草,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等十多家机构联合编写,是国内首个反应“双碳”目标下企业偿债意愿和能力的标准。


碳资信标准不仅可以应用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信托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提供绿色项目评价依据;还可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技能降碳目标与绿色降碳体系,作为各级政府评价低碳企业、低碳园区的依据;此外,该标准可应用于相关指数的构建,以及对接ESG评级体系,为评级提供参考。


今年6月,宁波市已正式启动企业碳资信评价试点工作,部分金融机构已采用企业碳资信评价等级结果。下一步,该标准也将在辽宁、河北、河南以及在开展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的地方先行应用。



6、上海浦东即将启动国家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


上海浦东新区已于近期完成相关试点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即将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2022年4月,浦东新区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评审,并将作为第一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后续建设工作。目前上海市及浦东新区责任单位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形成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


下一步,试点建设工作将围绕“建设一个平台(气投中心)、抓住三个关键(信息披露机制、气投标准体系、数据库平台)、组织五个行动(项目库、专项基金、气候金融产品、碳金融产品、国际资金通道)”展开。


7、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达成


7月16日下午,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之际,2022年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在线上举行。会上,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合作签约。该合作是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指导和见证下达成的一项创新性碳金融合作,也是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