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
市场
2023-01-28
2022年沙特仍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俄罗斯第二
2022年,沙特仍是中国第一大原油来源国,俄罗斯居第二位。但随着中国炼油商抢购低成本的俄罗斯桶,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量在激增。
-
市场
2023-01-20
风电机组“退役潮”2025年来袭,叶片回收面临挑战
伴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风电产业将在2025年迎来第一批大规模“退役潮”。我国风电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大批叶片正在步入“暮年”。如何让它们“体面地退出”,或经过再造重新获得“就业机会”,是一道难题。
-
研究
2023-01-20
国金证券:风电整机加速出海 新兴市场提供中短期核心增量
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据GWEC统计,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3.6GW,其中中国、欧洲、北美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9.9%、18.6%、14.3%。
财经快讯
2023年01月29日 星期日
-
14:20
中铝国际(601068.SH)公布,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0.95亿元至人民币1.4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亿元到人民币-4.25亿元。
-
14:19
广汽集团(601238.SH)公布,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33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乘用车与广汽国际资产重组的议案》。为构建国际化业务新型组织架构和运营体制,全力推动国际化发展。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与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内部资产重组。
-
14:17
国旅联合(600358.SH)公布,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江旅集团下属的苏南置业购买其持有的樾怡酒店100%股权;向江旅集团购买其持有的文旅科技100%股权、风景独好100%股权、会展公司100%股权、酒管公司100%股权和航空产业47.5%股权。
-
人勤春来早,返岗复工奋战“开门红”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陆续开始返岗复工,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抢进度、赶订单,力争实现兔年新春“开门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2023-01-29 详情> -
2022年沙特仍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俄罗斯第二
2022年,沙特仍是中国第一大原油来源国,俄罗斯居第二位。但随着中国炼油商抢购低成本的俄罗斯桶,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量在激增。
2023-01-28 详情> -
各地两会透露产业发展密码 新能源、数智化成热门选项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信息来看,发展新能源,加快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和发扬各地优势特色产业成为热门选项。
2023-01-20 详情>
- 研究
- 公司
- 创投
- 股市
- 论坛
-
国金证券:风电整机加速出海 新兴市场提供中短期核心增量
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据GWEC统计,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3.6GW,其中中国、欧洲、北美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9.9%、18.6%、14.3%。
智通财经丨2023-01-20 -
第一批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 相关产业链或受关注
华西证券指出,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面积较为广阔,且风光资源相对充足,在此类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有利于解决风电、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可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率;此外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及“千乡万村驭风计划”项目预计将稳步开展,我国“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行业有望发展加速。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19 -
国泰君安:光伏产业链价格底部或临近 2023年地面电站装机有望大幅启动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光伏行业“增持”评级。近期硅片、电池价格开始企稳,一改前期单边下跌态势,预期产业链价格底部临近,行业拐点将至。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有望迎来下游需求爆发。
智通财经丨2023-01-18 -
国泰君安:储能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迎接新增装机大年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下电网消纳难题的重要途径,装机需求大且发展空间广阔。伴随储能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盈利模式有望进一步完善;上游的供需结构的改善,或推动系统成本的下降。
智通财经丨2023-01-16 -
民生证券:装机与消纳矛盾逐渐缓解 用能增量或将主要由绿电承担
民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全社会用能增量将主要由绿电承担,火电的角色定位由基核电源加速向调峰电源转变;此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绿电装机与消纳的矛盾逐渐缓解。
智通财经丨2023-01-12 -
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 储能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储能行业再度迎来政策利好。近日,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简称《蓝皮书》)公开征求意见。《蓝皮书》提出,要实现电力系统形态逐步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要素。
中国证券报丨2023-01-10 -
安信证券:风电行业2023年景气度有望明显提升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2020-2022年风电板块连续三年跑输电力设备行业整体涨幅,业绩兑现度低是导致风电板块走势偏弱的重要原因。2022年疫情、供应链等因素拖累海内外风电项目建设进度,产业链整体盈利承压,但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我们认为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2023年景气度有望明显提升。
安信证券丨2023-01-09 -
华泰证券:供给增长过快是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主要矛盾 预计行业竞争或将更趋激烈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伴随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近期光伏主材价格快速回落。该机构预计光伏主材价格的回落有利于2023年装机需求延续较强增长,但对光伏玻璃行业而言,当前核心矛盾仍未缓解:由于22-23年更为快速的产能增长,预计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的竞争或将更趋激烈。
智通财经丨2023-01-06 -
民生证券:硅价下行带动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 利好下游EPC厂商
民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底层逻辑不动摇背景下,硅料价格的下行带动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刺激下游大电站开工率提升。
智通财经丨2023-01-05 - 更多>
-
2022年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8.1% 多家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根据国家能源局设立的目标,2023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3亿千瓦,两者累计装机达9.2亿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将达1.6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33%。
证券日报丨2023-01-19 -
隆基绿能大规模扩产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光伏行业需求旺盛,并吸引了一些上市公司跨界涌入,在龙头企业大举扩张产能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将面临洗牌。
中国证券报丨2023-01-18 -
2022年这些新成立的涉水处理业务公司注册资本超1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新成立的总投资超10亿元的涉水业务公司共有14个,总注册资本高达650亿元,主要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
北极星水处理网丨2023-01-17 -
德创环保设立钠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布局新能源产业
德创环保表示,钠电池目前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通过本次投资,合资公司将拥有华钠新能源储备的钠电池相关技术和具丰富研发经验的高水平研发团队,通过整合多方人才、技术、资源,有利于公司抓住钠电池行业快速发展机遇,实施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16 -
氢能A+H第一股登场!上市首日却一度破发……
港股1月12日迎来氢燃料电池企业亿华通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氢能A+H第一股”。
上海证券报丨2023-01-13 -
生物质发电龙头企业国能生物重组进入国家电投
国资委1月10日举行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权交接仪式,两家央企在生物质发电领域的专业化重组落地。
第一财经丨2023-01-11 -
仕净科技拟超百亿 投建太阳能电池项目
下游光伏行业客户配套环保设备需求大幅增长,仕净科技(301030)有意延伸产业链。1月9日晚间,仕净科技公告,拟斥资不超过112亿元投建太阳能电池项目,涉及年产能达24GW。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10 -
优化产业结构 上市公司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起步较早的大气治理、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置等赛道“老将”稳居领先地位,产业生态日趋成熟、集约化趋势凸显,并展现出全新发展势头。
上海证券报丨2023-01-06 -
拆解汽车电池,深圳公司一天坐收170万
动力电池原材料飙升,回收利用的生意越来越热。1月3日,总部位于深圳的格林美披露,其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已全面进入盈利阶段,计划到 2026 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30万吨的规模。
21世纪商业评论丨2023-01-05 - 更多>
-
精准发力开新局 弘业环保成功引入战投
江苏弘业环保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弘业环保)引进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近日在弘业大厦成功举行,这标志着弘业环保引战工作顺利落地。
新华日报丨2023-01-29 -
东江环保定增申请获批 拟募资12亿扩产加码主业
根据发行预案,东江环保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6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控股股东广晟集团将认购不低于本次发行总规模的25.72%。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11 -
比亚迪投资碳一新能源
近日,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碳一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创启开盈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同时注册资本由约7.87亿人民币增至约8.79亿人民币。
智通财经丨2023-01-06 -
泓德基金于浩成:新能源投资仍处于产业发展“甜点区”
“2035年之后,氢能有望会阶段性地接过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或者发展,成为我们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形式。”
21世纪经济报道丨2022-12-28 -
协鑫光电再完成5亿融资,钙钛矿组件转换效率将达18%
近日,协鑫科技旗下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协鑫光电)已完成5亿元元B+轮融资。
界面新闻丨2022-12-14 -
中国氢能行业达成单轮最大股权融资 多家产业链公司谋求上市
越来越热的中国氢能行业刷新了单轮股权融资纪录。中国氢能行业达成单轮最大股权融资,多家产业链公司谋求上市。
上海证券报丨2022-12-09 -
华夏恒天战略投资众能光电 合力打造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龙头
华夏恒天资本战略投资众能光电,携手迎接以钙钛矿光伏技术为引领的新能源发电又一次革命,合力打造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龙头企业。
智通财经丨2022-12-08 -
中贝能源获稳正资产千万级B轮融资 专注于从事电路保护装置的研发与设计
据投资界报道,近日,华渔新材料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中科创星、峰瑞资本联合投资,源合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会用于扩大生产线,扩大市场,扩大团队。
智通财经丨2022-11-25 -
远程: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完成超3亿美元首轮融资
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的同时,远程公布碳中和目标:202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0年,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格隆汇丨2022-10-26 - 更多>
-
风继续吹?2023年两大新能源赛道装机规模将首超水电!
《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照此来看,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证券时报网·数据宝丨2023-01-20 -
再开工新建一批电站 抽水蓄能概念股有所回暖
储能是近几年最火热的产业之一,而抽水蓄能是当前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力储能方案。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0.46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占比86.3%,占主导地位,新型储能占比12.5%。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13 -
浮盈14倍,持股长达8年出头!光伏龙头巨额减持来了
市值1500亿光伏龙头晶澳科技现大额减持,主角是其前控股股东。1月10日,晶澳科技(002459)披露一则减持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华建盈富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华建盈富)计划于1月11日至8月8日减持不超6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9%。按照当前晶澳科技64.83元/股的价格,这笔减持总规模将达到44.3亿元。
中国基金报丨2023-01-11 -
储能概念走势强劲,海得控制三连板,派能科技等大涨
储能概念5日盘中走势强劲,截至发稿,能辉科技涨超16%,派能科技涨超11%,海得控制、科达利、德赛电池、芯能科技等涨停,苏文电能涨超9%,道通科技、同飞股份涨超7%。
证券时报网丨2023-01-05 -
锂电池板块走低 宁德时代下跌近5%
12月28日早盘,锂电池板块走低,宁德时代一度跌超5%,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德方纳米、富临精工、恩捷股份等跟跌。
第一财经丨2022-12-28 -
光伏、储能概念走势强劲,科士达、钧达股份等涨停,固德威等大涨
光伏、储能概念26日午后强势拉升,截至发稿,永贵电器“20cm”涨停,盛弘股份涨超18%,晶科能源、南网科技涨超14%,固德威涨逾13%,上能电气、铭利达、派能科技、鹏辉能源、新风光等涨超10%,祥鑫科技、科士达、钧达股份、福斯特等涨停。
证券时报网丨2022-12-26 -
光伏概念走势疲弱,国际实业跌停,隆基绿能跌超6%
光伏概念股22日盘中震荡下探,截至发稿,国际实业跌停,沐邦高科、东方盛虹、清源股份跌超9%,赣能股份、隆基绿能、聚合新材、奥特维等跌超6%。
证券时报网丨2022-12-22 -
氢能第一股确定将登陆港交所!
记者近日从港交所获悉,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华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国泰君安国际和智富为联席保荐人。亿华通目前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此次通过聆讯不仅标志着港股市场即将迎来新能源热门赛道的“氢能源第一股”,也意味着港股A+H板块将有新成员加入。
上海证券报丨2022-12-15 -
拟“押注”光伏储能赛道 通润装备连收11个涨停板
按照通润装备的说法,资产重组后,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鉴于光伏、储能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机遇期,公司将以新能源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极。
证券日报丨2022-12-08 - 更多>
-
张希良:电力行业提前碳达峰 有望缓解我国“双碳”目标推进压力
张希良针对电力系统如何转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到2060年电力消费量将达到约15万亿度,同时电力和工业行业在“十五五”初期应尽快实现碳达峰,电力行业提前15年左右实现碳中和。风能和太阳能是未来装机容量的增长核心。
国碳绿能丨2023-01-16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应尽快把创新型碳替减纳入碳减排核算体系内
刘世锦认为,创新型碳替减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减碳和增长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但是,以往对创新型碳替减在理论、政策和实际工作中都关注不够,缺少相应的价值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丨2023-01-04 -
周小川:要大力提高当前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
12月10日,在2022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未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力供给、电力行业的转型和电力安全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要大力提高当前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
证券时报网丨2022-12-12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急需把碳资产纳入REITs底层资产范围
刘俏认为,通过资本市场信息来帮助我们形成碳价格的识别机制,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急需把碳资产纳入到REITs底层资产的范围。
证券时报网丨2022-12-08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多晶硅不是产业链瓶颈 新产能释放后将支撑产业发展
12月1日电,在今日进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光伏协会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吕锦标认为,多晶硅不是产业链瓶颈,新产能释放后将支撑产业发展。
财联社丨2022-12-02 -
易纲:截至今年9月末 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 带动减少碳排放8000多万吨
截至今年9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使用2400多亿元,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8000多万吨。
中国人民银行丨2022-11-25 -
风口之上,储能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10月3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北京举办“新型电力系统沙龙”系列活动,业内专家围绕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前产业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展开了探讨。
21世纪经济报道丨2022-11-07 -
杨灵叶: 将ESG融入商业设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新方向
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总经理、阿里巴巴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委员杨灵叶接受专访时表示,只有把社会责任变成商业设计的核心要素,并通过科技和商业创新,才能让可持续发展驱动企业的发展。这意味着要把ESG目标融入到战略规划、业务定位、运营策略中,实现ESG和商业的有效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丨2022-09-23 -
解振华:绿色低碳转型会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
在国家政策激励和“双碳”目标约束下,生态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行业付诸行动。这对从事新能源开发和生态环保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丨2022-09-06 - 更多>
碳讯周报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