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发行花垣县支行成功审批全省首笔湘林碳票质押项目贷款7900万元并实现首笔投放,用于支持花垣县农业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创新,为全省林业碳汇开发探索了新路径,展现了政策性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
近日,新疆首单“碳资产+转型金融”组合贷款落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此笔贷款总额为2亿元,由建设银行昌吉回族自治州分行向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放,以该公司的碳排放配额做质押。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突破1700亿元,相较于2024年全年约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发行节奏也明显加快。在此基础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36亿元,86个绿色低碳项目,减少碳排放385万吨!这是2022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湖南省唯一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湘潭交出的“答卷”。“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湖南省湘潭市气候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刘晴介绍,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421.65亿元,增长136%。支持实施的81个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已在低碳城市转型、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新兴产业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等领域进行创新和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单“碳资产+煤电行业转型金融”组合贷款近日落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有效助力传统煤电企业实施降碳改造,实现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笔贷款总额两亿元,由建设银行昌吉回族自治州分行向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彩湾公司)投放,以五彩湾公司的碳排放配额作质押。
近年来,在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金融机构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涵盖了资金支持、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健全金融支持体系。未来,金融机构应如何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日,在上级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分行成功推动长阳农商银行向某林业公司发放全省首笔林业碳票质押贷款180万元,期限3年,助力形成“林业碳票-金融资产-资金支持-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绿色发展和绿色创新,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牵引作用。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覆盖降碳全链条的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为一大趋势;另一方面,围绕零碳园区建设场景涌现更多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金融模式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形成良性互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6月21日,记者从省林业基金站获悉,湖南省发放首笔湘林碳票质押贷款,绿色金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为扩大生态茶园建设,十八洞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湘林碳票为质押申请贷款。工商银行湘西州分行创新采用“碳票质押+母公司保证”组合担保模式,通过省林业局授权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碳票质押登记,向申请公司发放“种植e贷”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