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多所高校的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获批。如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绿色低碳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地区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 道路交通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河北大学零碳能源建筑与计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教育部日前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知还要求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等。
株洲诗人陈招生即兴作诗迎新春 九州同庆福虎年
今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以下简称宣传中心)努力探索生态环境宣教工作路径,围绕绿色冬奥、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实践参与为导向、与文化艺术互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首都特色”生态环境教育之路。
走进位于青海省囊谦县的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课正在高一(1)班的教室里进行。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展示雪豹、岩羊等生物的习性特点,热烈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动的表演、踊跃的参与,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据了解,在三江源地区,已有100余所中小学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态教育结合起来,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绿色生态理念的种子。
近日,首个全国青少年低碳教育基地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北京学校揭牌成立。
由中国环境记协和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联合主办的“聚划算·有效环保计划——用到够次数 环保才算数”宣传活动今日在北京举行。
记者近日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获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联合主编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一书12月由该出版社出版。
自然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日前,《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深圳等城市要率先打造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
广东省自然条件优良,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湿地河岸、森林植被、山地景观、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动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社区共建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粤港澳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