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近日,有调查团队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普查时发现一种奇特花卉,经专家鉴定为珍稀植物——扇唇舌喙兰。这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地区高海拔山林间的植物,也是首次在湖北省境内被发现。
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了解到,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七坡分场林区巡护人员近日在对林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时,发现了一种瓦状生长的黄白色真菌,这是首次在该林区发现此真菌。随后,工作人员采集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及送样至吉林农业大学进行生物分子测序,经过ITS生物分子测序和担孢子等特征的观察,确认该真菌为花状肉齿耳。
清晨的西藏拉萨,阳光铺洒在拉鲁湿地如镜的水面上。巡护员强巴一边仔细擦拭着观景栈道的扶手,一边注视着掠过芦苇丛的斑头雁和在水面嬉戏的棕头鸥。“水清、草绿、鸟儿多,空气也十分清新。”强巴说。
近日,福州正式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是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为巩固深化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福州市林业局起草了《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2031年)》(以下简称《提升方案》),将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巩固提升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成效,高质量通过2031年国际湿地城市续期认证,并持续推动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国际湿地城市”福州名片。
自202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得到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7月30日,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成立,这将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宁夏经验”和“中国智慧”。
记者8月7日从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时隔15年再度出现在衡水湖。据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介绍,彩鹮是鸟纲、鹮科、彩鹮属鸟类,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经常与其他鹮类、鹭类等集聚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近日,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生态资源监测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动物调查期间,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香格里拉温泉蛇的珍贵影像。
安徽省古树名木众多,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到峻岭连绵的皖南山区,从岗峦起伏的江淮丘陵到巍峨挺拔的大别山区,都能见到古树的身影。
这片古树群占地面积约34亩,有140多株树木,其中认定为古树的有21株,包括枫香树、油杉、樟树、桂花树、马尾松等多个树种,平均树龄150年,古树形态各异、成群生长,于2022年入选“福建最美古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