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是我国独有的珍禽,仅生活在南方部分省份的深山区。由于数量稀少,被誉为鸟类中的“大熊猫”。近段时间,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的活动影像,这也是黄腹角雉第一次在该区域被发现。
记者6月16日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树蛙物种——墨脱树蛙。这一研究由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学、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
近日,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最新统计数字公布:我国种群数量达到2555只。令人欣喜的是,仅仅11年,武汉观测到的总数量从零增长到540只,占全国总数超五分之一,居全国特大城市之首。
从江西崇义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蜘蛛新物种——齐云山呵叻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上发表。
记者从近期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了解到,随着生态环境的大力改善,北京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空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北京的陆生野生动物已达620种。
6月3日,零陵区林业局接到朝阳街道荷叶塘村市民热线,反映发现一只疑似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区林业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22日介绍,近日该局在保护区内拍摄到1只雌性绿孔雀带领3只雏鸟在林间觅食。近年来,绿孔雀数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总数量逾50只。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县发现桂刺蛾、蓝冠短尖蛛、婺源合跳蛛等多个动物新种。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讨会5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会上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名录”),供全球用户自由下载使用。
经反复核实论证,海南省林业局15日确认,时隔百余年,海南再次发现一个壁虎属新物种——自然保护地壁虎。这也是首个由我国人员在海南本土发现并命名的壁虎属物种。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