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中卫市,随着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面完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有力筑牢了西部生态绿色屏障。
仲夏时节,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10万株玫瑰,正灼灼绽放。这些沙漠玫瑰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正是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时种下的。
“中国这些年在荒漠化防治上投入不断加大,积累的治沙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开始向世界输出治沙经验。”唐希明说。近年来,他每年都要接待不少前来学习防沙治沙技术的外宾。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为“恢复土地,释放机遇”,强调健康土地在提供食物、水资源、就业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消除贫困、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毛乌素沙漠的生态治理长期受困于两大“顽疾”——水资源短缺与土地沙化问题突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年,孙士权团队开始进行富里酸强化土著菌修复黑臭水体及其淤泥质资源化研究。其间,团队发现部分典型城市有机固废经发酵处理后,具有增碳保水特征,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持水性。
6月8日,第四届宁夏国际友好城市论坛绿色发展与荒漠化治理合作对接会在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举行。来自埃及、蒙古、斯里兰卡、格鲁吉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30余名国外来宾和近20名中方人员参观产品展厅、枸杞种植园,深入了解宁夏开展荒漠化治理和推动枸杞产业发展情况。
十几年, 300余万人次参与,种下林木2.6亿棵,建成了包括46万亩防护林在内的117.6万亩防沙治沙工程……经过不懈努力,新疆麦盖提县通过治理、保护、开发沙漠,将沙漠旅游发展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近日,2024 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在2025 科普中国说“多维地球 寰宇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场带来演讲《从荒漠到绿洲,书写林草“绿色奇迹”》,讲述了我国在荒漠化治理领域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成就。
如今民勤治沙从“插风墙”等土法治理,到天地空监测、无人机撒播、机械化治沙等科技手段迭代升级;从沿沙边单点治理的“单兵突破”,到全域生态系统修复的“系统作战”;从历史上的“沙进人退”,到如今“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治理模式稳态化演进。
金塔,正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着大健康生态农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