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中芦草宛如优雅舞者轻轻摇曳。在麋鹿野外放养区,无人机日常巡护拍到令人惊喜的一幕:5只毛色棕黄、点缀梅花斑点的麋鹿幼崽紧跟在妈妈身边,悠闲地散步。“上个月刚刚有4只小麋鹿诞生,今天又添了新成员!”保护区巡防队员王学先惊喜得很。
为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彰显城市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的特色,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作出本决定。
全省保护红树林巡展、粤港澳青少年进森林红树林专题、红树林自然教育进校园……在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正通过一场场自然教育活动,为公众开启一扇了解红树林生态奥秘的窗口。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已建成红树林类自然教育基地15处,每年依托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等节点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近800场,由1.14万公顷红树林形成的“海岸卫士”,逐渐从生态屏障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态课堂。
初夏的尕海湖,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数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优雅的身影掠过水面。11日,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记者、网络达人走进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探访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感受这个曾三度干涸的高原湖泊,如何历经20余年艰苦修复,蜕变为今日生机盎然的“候鸟天堂”。
北海通过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地方海洋保护法治体系等举措,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红树林面积达4701.59公顷,位居广西首位、全国第二;涠洲岛海域发现并识别布氏鲸超过70头。
初夏,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犹如一颗璀璨蓝宝石镶嵌在高原,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探访。在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鸟儿展开双翼,以优雅的姿态在水天之间自由翱翔。
近日,由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牵头制定的全省首个针对喀斯特地貌小微湿地修复的地方标准——《喀斯特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获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贵阳在喀斯特小微湿地修复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近日,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社区协议保护工作初见成果——试点协议区域海菜花引种成功,进入开花收获期。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5月12日消息,自4月23日首只小麋鹿“呦呦”诞生后,又有4只小麋鹿相继出生。这些小麋鹿是去年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入此地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标志着宁夏濒危物种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也见证了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友好湿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