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全国“双百”古树推选结果中,湖南有9棵古树入选“最美古树”,6个古树群入选“最美古树群”,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作为全国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之一,湖南古树名木保护成果与颜值担当可见一斑。
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以勃勃生机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的通知》(全绿办〔2023〕5号)要求,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承办的“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经过地方推荐、推选办初审、公众投票、专家评审,推选出100株最美古树、100 个最美古树群。
近年来,浙江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其中一级保护13408株、二级保护50545株、三级保护210829株,名木147株。
古树,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1981年,农技人员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一处海拔八百米的高山上,发现一株野生白茶祖树。这棵古树,改变了安吉县黄杜村的命运。
古树名木是绿色的国宝,是活着的文物。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5000年以上古树仅有5株,均在陕西,这株秦岭古柏王“洛南古柏”便是其中之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下,正是四川宜宾地区荔枝成熟的时节,金沙江畔两株树龄超1500年的千年荔枝母本树,在2012年开花结果后时隔11年再次开花结果,引发网友关注。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杭州市累计完成对1639株生长衰弱濒危的一级古树的抢救保护。目前全市对所有古树已完成登记造册,建立了名录档案和电子档案,设立了标识标牌,古树保护率达100%,通过复壮、加固等一系列措施,让古树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河北省天然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近日在邢台市信都区对天然林、公益林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一处鹅耳枥古树群,树龄约200年以上。
5月3日,国际专业学术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在线发表河源堇菜相关论文。“河源堇菜”由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白溪保护区)科研团队发现,系极危植物,已命名为“河源堇菜”。这是首个以河源命名的种子植物,属河源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