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潘家华:“碳中和”我国能走多快?

来源:中国生态智库 时间:2021-01-27 15:59:12

字号

潘家华.jpg

      2021年1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生态智库首席科学家潘家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学术前沿论坛作了题为“‘碳中和’我国能走多快?”的学术讲座。

 

      潘家华学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11月22日在“二十国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致辞,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表达了中国维护气候安全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12月2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的《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雄心。潘家华学部委员认为,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走多远是确定的,走多快,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求解;有多难,必然是艰辛的;怎么走,没有捷径,必须减碳去碳。


      潘家华学部委员梳理了1960 – 2017年全球排放格局的演化:2017年四大排放国占全球 59%,其中中国28%,美国15%,欧盟28国10%,印度7%。发达国家进入了下降通道,后发国家可以削峰发展,加速达峰,缩短高位平台期,非对称去碳。当前,全球净零碳发展格局划分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两大阵营,以及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三大板块。其中,美国以本国利益导向,欧盟国家的目标很远大,但缺乏可行的实现路径,中国兼具远大的雄心和实施的决心,而印度、非洲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尚没有达到安稳温饱。净零碳受到地缘政治、人口、经济、治理等世界人口与经济格局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潘家华学部委员提出,气候安全是人类共同利益,必须实现。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在持续。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过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1960-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整体也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同时,1981-2019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减缓和化解气候风险关系到人类共同福祉,刻不容缓。


      潘家华学部委员指出,水能、风能、光伏热伏、森汇薪炭等零碳能源的能源使用,将成为净零碳的增长动力与发展机遇,当前,风能、太阳能、水能的电价已经低于煤电,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我国需要实现“多赢繁荣+自给自足”的零碳经济发展,推进区域协同、能源互补、空间均衡。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导误区:例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清洁煤技术无污染”等,减少走弯路。


      潘家华学部委员认为,低碳消费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需要立足点放在国内,从消费侧看国内碳市场需求。对于低收入群体,要让其更实惠地使用再生能源;对于高收入群体,需要有责任担当,发挥引领作用。此外,保值增值碳汇资产,释放长江生态红利。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生态红利的获取和放大,在于顺应自然,而不在于放纵自然。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