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15周年_生态会客厅 >  正文

李双套:“两山论”的安吉样板与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9-28 17:36:45

字号

15年来,余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余村的发展不仅是安吉绿色发展的样板,也蕴含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方案。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安吉余村,这是时隔十五年,总书记重访余村。15年前,他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余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余村的发展不仅是安吉绿色发展的样板,也蕴含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方案。


从“余村”到“余村现象”


15年来,余村已经逐步从一个践行绿色发展的村成长为一种重视绿色发展的符号。余村是浙江安吉的一个典型小山村,位于天目山的余脉余岭,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吃法也是简单有效:开矿卖石头。开矿赚钱将金山银山的获得建立在对绿水青山的破坏上,而不是建立在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上。这也是当时整个安吉、甚至整个中国发展的缩影,即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基础上。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之后,村民们转变发展观念,逐步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更高层次的转化。


今天,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15年前,在唯GDP的发展观驱动下,在穷怕了的心态驱使下,人们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更愿意选择“金山银山”,当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非常具有超前意识的。15年过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村、安吉、浙江、中国都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余村已经涌现出来。余村已经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从“人与自然”到“人与人”


15年来,余村人对绿色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绿色发展已经从重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为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开始,余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就是关停矿山、发展旅游、开办农家乐等层面,也就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单理解为既要重视生态、也要发展经济,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当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内涵,但是远远不是全部。


不管是生态,还是经济,都不简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投射。如果没有和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也不可能有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导”的社会,自然只能沦为资本增殖的手段,为了追求“金山银山”,只能牺牲“绿水青山”。所以,要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也就是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必须要有和谐的生产关系。15年来,余村探索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把绿色发展与党的领导、经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乡村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等相结合。绿水青山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更是人与人关系的绿水青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安吉实践”到“中国理论”


15年来,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余村的发展是安吉重视生态文明的缩影。但是典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其普遍性,我们需要从安吉的实践样板出发去反思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从资本的本性来说,资本总是会为了利润而不顾一切,包括不顾环境的代价;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基本都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现实来说,即使在安吉,旅游收入只能占到财政总收入的一小部分,财政收入的大头还是工业,而发展工业总是会带来废气废水的排放,也就是说总会给环境带来压力。那么,人类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生态文明道路?


对这个问题,总书记已经给了明确的回答,强调“绿水青山”不是不要“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恰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更持久的“金山银山”。15年前,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中,他就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15年后,总书记在余村再次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安吉实践的要求,也是中国方案的内涵。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双套)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