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道家文化 >  正文

道家与中国的阴柔文化

来源:超凡博弈 时间:2020-09-15 17:13:03

字号

进入道家文化,我们好似走进了一个清凉的世界。

e7cd7b899e510fb309537a23ad55fc92d0430cac.jpeg

喜欢读书的人,在深夜,一杯清茶,坐在灯下,我想,他读的可能不是《论语》,而是《老子》和《庄子》。

儒家一开始就是以文明的开拓者和维护者出现的。

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儒家的理想是要为文明提供一个可能的路径,让人走出茹毛饮血、“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野蛮状态,成为一个文明人。

对社会而言,儒家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贵贱有差、上下有序的和谐诗意的社会;对个人而言,儒家强调在社会的群体中将个人的价值凸现出来,塑造文质彬彬的君子。

32fa828ba61ea8d3a91eecf4ea6c0449241f58eb.jpeg

而道家,一开始就是作为文明的反抗和抵制者出现的。

他们在儒家这种貌似文明的背后看到了文明所带来的压抑和异化,而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憧憬“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远古社会。

如果套用阴阳关系来比附儒道两家,那么,儒家代表的是“阳”,道家要守住的恰恰是“阴”。

没有“阳”,也无所谓“阴”,正是有了儒家的“是”,才有了道家的“否”。

没有“是”,“否”就没有丝毫的意义。


4034970a304e251fcf436180dee0fd107e3e53fb.jpeg

道家文化作为反文明的形象出现,正是因为儒家的所谓文明的形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道两家看似相反,但在中国文化历史的演进中恰恰形成了互补的态势。

道家和儒家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都是“显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我们经常说“儒道互补”,正是说这两种思想学派满足了中国人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选择。


d009b3de9c82d1581fd14b68fa6c2ddfbd3e4201.jpeg

儒家讲究入世,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道家讲究出世,是一种超越的人生观。

前有儒,中国人可以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抱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后有道,在人生失意或者万念俱灰之际,道家的思想便打开了方便之门,给与受伤的心灵以慰藉,给无情的世界以意义。

这样,中国人向前可以寄托于社会,大展宏图,向后可以寄托于山水,怡然自得,真可谓左右逢源,张弛有度,进退有节。

2f738bd4b31c8701f03b9edb5219aa280608ffef.jpeg

正因为此,我们中国人很少患“心理疾病”,也很少为人生意义的匮乏而寂寞无聊,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因为失去了上帝的庇护而“自杀”。

儒家以“仁”释“礼”,着力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道家以“德”释“道”,着力于人和自然的统一。

二者都没有把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秩序引向彼岸的神秘世界,而是完全消融于此岸的现实世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就能完全给中国人带来安慰和快乐,而不需要上帝和神灵。


ac4bd11373f082029d85dd76309dcfeaaa641bd5.jpeg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中国之立轴中堂之类的绘画和瓷器上的图样,有两种流行题材,一种是合家欢,上面画着女人、小孩正在游玩闲坐。

另外一种则为闲散快乐图,如渔翁、樵夫或幽隐文人,悠闲闲坐在松荫之下。

这两种题材,可以分别儒家和道家的两种人生观,前者是儿孙绕膝之乐,后者则为寄托山水之趣。

当然,道家的思想也不仅仅具有反儒家的逻辑意义,它走得其实更远,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9f2f070828381f3025b42407d767780f6f06f059.jpeg

它对人的丰富性的强调,对人之天性的维护,对自然之纯朴的向往,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无疑是一味“泻药”。

也许,老庄所不愿意看到的,正是今天我们这样的社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