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大漠中的猛禽-猎隼和阿尔泰隼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10-19 00:00:00

字号

  猎隼是一种体形中等的猛禽,体长46—58厘米,体重0.7—1.2千克。锐利的嘴为铅蓝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暗黄色。脚和趾都是黄褐色,爪为黑色。前额和眼的前部为白色,虹膜为暗褐色,眼上有一条白色的眉纹,眼下还有一个显著的暗色斑。头顶暗褐色,具有砖红色的斑点和肉桂色的纵条纹,后颈和颈侧乳白色。上体为暗褐色,杂以较密的棕黄色或桂皮黄色横斑和羽缘,下体白色,具淡皮黄色斑点或横斑,两侧较暗。

点击看大图

  猎隼在国外繁殖于欧洲东部和亚洲中部、北部,非繁殖期也见于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在我国分布于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其中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为旅鸟,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为夏候鸟,山西、陕西、宁夏、浙江、四川、西藏为冬候鸟。春季于3月末至4月初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月末至11月初迁离繁殖地。

  猎隼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在无林或仅有少许树木的旷野和多岩石的山丘地带活动,常常可以瞥见它那一掠而过,搏击长空的英姿。猎隼主要以中小型鸟类、野兔、鼠类等动物为食。每当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总是先利用它那像高速飞机一样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飞行到猎物的上方,占领制高点,然后收拢双翅,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则收缩到肩部,以每秒75—100米的速度,成25度角向猎物猛冲过去,在靠近猎物的瞬间,稍稍张开双翅,用后趾和爪打击或抓住猎物。此外,它还可以像歼击机一样在空中对飞行的山雀、百灵等小鸟进行袭击,追上猎物后,就用翅膀猛击,直至猎物失去飞行能力,从空中下坠,再俯冲下来将其捕获。

  它的繁殖期为4—6月,大多在人迹罕见的悬崖峭壁上的缝隙中营巢,或者营巢于树上,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巢用枯枝等构成,内垫有兽毛、羽毛等物。每窝产卵3—5枚,偶而产6枚,卵的大小为54×40毫米,颜色为赭黄色或红褐色。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8—30天。雏鸟是晚成性的,孵出后由雄雌亲鸟共同喂养,大约经过40—50天后才能离巢飞走。

  阿尔泰隼是中型猛禽,但比猎隼体形略大,体长50一59厘米,体重800—1627克。上体蓝石板灰色到红褐色,有整齐的暗色横斑,下体为肉桂皮黄色,具有滴状的暗色斑点。尾羽为蓝灰色或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另外,它的跗跖被羽部分比猎隼的要多一些,超过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阿尔泰隼从前也曾被认为是猎隼的一个亚种,在国外繁殖于土耳其、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越冬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西南部等地。在我国极罕见,繁殖于新疆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和青海湖等地区。

  阿尔泰隼主要生活于阿尔泰山森林线以上的裸露岩石地区,冬季游荡期间也下迁到森林、山脚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单独活动。主要捕食鸟类和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也捕食水鸟和野兔。

  繁殖期为4一6月,营巢于悬崖岩石上,巢由枯枝构成,结构较简陋,无任何内垫,巢的直径为75一100厘米。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窝产卵2一5枚,卵的大小为56×42毫米,颜色为赭色,具有小的红褐色斑点。育雏期大约为40—45天。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