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3年4月3日-4月9日)| 解振华人民日报发文谈应对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资金已达2万亿;易纲:人民银行2022年带动减排上亿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5-04 15:48:32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解振华人民日报发文谈应对气候变化


4月5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于人民日报发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一文。他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解振华认为,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还要在更短时间内把污染、排放控制住、降下来,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他表示,“面对共同挑战,世界各国应加强对话合作,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呵护好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


2、国家能源局:促进油气上游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4月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启动会。会议指出,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筑牢油气供给安全底线,必须“开源”“节流”同步推进,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


一方面,加快进军“深海、深层、非常规”领域,持续提升老油气田采收率,保持勘探开发力度强度不减。另一方面,要围绕“油气上游领域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想办法出措施。各油气开发企业,要会同新能源、电力企业,紧密结合油气生产实际,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坚定不移推动油气增产增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油气上游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张希良: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政策工具


近日,在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举办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研讨暨发布会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围绕“双碳”实现路径以及碳市场顶层设计发表讲话时表示,在碳中和情景下,我国能源排放将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2060年占比将达65%,未来随着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总量控制,碳减排的边际成本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政策干预的视角看,要求有不断升高的碳价促进能源经济低碳转型。


通过碳市场总量设定,碳市场可以直接控制国家碳排放总量走势,碳市场形成的碳价在经济体内传播具有溢出效应,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提供有效的激励。今后,我国将夯实碳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法律基础和数据质量基础,分步骤扩大行业覆盖和市场交易主体,优化配额分配方法和交易产品创新,构建全球样板碳市场。


4、陈清泰:实现道路交通“双碳”目标,电动汽车必须用上绿电


2023年3月31日到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正式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以书面形式发表主旨演讲。陈清泰认为,电动汽车是实现道路交通“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必须用上绿电。


陈清泰表示,车载电池是一个个移动微储能单位,也是一个个移动微电源,通过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构成最佳搭配。从灵活性、规模、成本等方面看,车载电池是储能的重要途径。电动汽车因其未来数量庞大,总体有强大的储电、放电容量,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发展。他预计,2025年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会超过燃油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汽车的“油转电”,使道路交通向碳达峰、碳中和迈进。


5、黑龙江:到2025年基本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


日前,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局、省气象局、省林草局等八部门,发布《黑龙江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黑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计量、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技术和管理标准基本健全,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完成不少于25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发布实施不少于15项计量技术规范。到2030年,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支撑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到2060年前,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二、绿色金融


1、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涉及资金已达2万亿


4月6日,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笃行励新•碳路致远——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幕。在“气候投融资赋能创新驱动低碳转型”分论坛,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助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策略与路径。


自去年8月,第一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以来,截至2022年底,23个试点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促进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共征集或储备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达2万亿元左右。


2、易纲:人民银行2022年带动碳减排上亿吨


2023年4月4日,“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金融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题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话。


易纲在讲话中提到人民银行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2021年11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要求金融机构披露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和其他碳足迹信息,并推动加强社会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带动2022年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3、中国银行发放首笔8100万元“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


近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发放首笔8100万元的“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落地赣江新区,专项用于江西省高速电建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并购风电项目。本次落地的并购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4.85兆瓦,预计在2023年度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6万吨。据介绍,赣江新区将持续加大碳金融领域产品创新,建立多业态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是指将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二氧化碳减排量等关键绩效指标挂钩,贷款存续期内通过持续监测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激发企业碳减排动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融合。


4、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发布 融资需求248亿元


4月4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圳•福田)高质量建设大会举办,会上发布了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筛选确定70个首批入库项目,对应融资需求248亿元。


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入库项目涵盖了深圳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废弃物管理和废水低碳化处置等领域的项目以及深圳企业在外地投资的气候友好型项目。截至目前,筛选确定70个首批入库项目,对应融资需求达到248亿元,涵盖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六大领域,项目实施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6万吨。


5、报告建议出台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政策


为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领域的研究探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和网商银行共同完成并发布《供应链金融支持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从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视角切入,在分析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以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方式支持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相关领域的实践案例并总结可借鉴经验,以期为我国探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并就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报告就如何强化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建议相关产业部委加快确定引导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二是建议相关监管部门研究出台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指引、激励机制及标准,三是建议监管机构引导协同相关金改试点地方政府建章立制、先试先行,四是建议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并应用ESG评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五是建议加大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领域的应用。


6、绿色金融白皮书:既要清洁发展,又要能源安全,还要经济可行


4月3日,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在北京举办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研讨暨发布会。平安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周强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全书观点可总结为六个字——“既要、又要、还要”,即既要清洁发展,又要能源安全,还要经济可行。


在发布会现场,平安银行战略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卢乐书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编写《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有五大特点。一是梳理绿色产业最新方向并进行系统性分析,挖掘业务机会;二是结合我国国情,在绿色金融基础上,提出转型金融研究框架,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通过模型化手段分析,创新性跟踪绿色技术成熟度及企业转型发展情况;四是通过可视化数据,跟踪分析绿色产业最新变化趋势;五是结合平安综合金融、复杂投融优势,结合自身实践全面展示绿金业务产品。


7、中国“双碳”投资地图发布:拓展全球可持续投资空间


3月31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证券”)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下简称“UNDP”)在北京举办中国“双碳”投资论坛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投资者地图中国篇二期成果发布会。中国“双碳”投资地图旨在解决绿色金融发展中研究和数据不足的难题。目前,UNDP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发近30份可持续目标投资者地图,有效弥合产业界与投资界之间的信息缺口。


“我们就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两个行业发布新一阶段的地图。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对政策和媒体文件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了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两个行业的18个投资机会领域。”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阐述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迫切性,以及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双碳”投资地图的重要意义。


8、苹果公布环保新进展:68家中国制造商加入清洁能源计划


4月5日晚间消息,苹果公司公布与生产制造商携手推广清洁能源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中国制造商承诺,到2030年底前仅使用清洁能源生产苹果产品,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增长约24%。在世界各地,已有超过 250 家供应商承诺加入 Apple 的供应商清洁能源计划,占公司直接生产支出的 85% 以上。到目前为止,在 Apple 全球供应链中,已有 13.7 吉瓦清洁能源投入使用。


Apple还公布了 2022 年绿色债券的投资详情,包括对大型太阳能项目、低碳设计、能源效率和碳清除方面的投资。Apple 已将 2019 年绿色债券的部分收益用于支持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这一业界首创的投资基金帮助中国供应商获得可再生能源。得益于这一创新方式,Apple 及其供应商迄今已共同投资了超过 650 兆瓦可再生电力。


9、日立能源获EcoVadis可持续运营金奖


日前,日立能源在企业可持续性评级专业机构EcoVadis颁布的“2023年可持续性评估”中获金奖。日立能源的“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为构建更可持续的社会做出贡献。


EcoVadis金奖是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品质的肯定,其通过全球SaaS云平台为各公司提供整体的可持续性评级服务。通过测评,日立能源在EcoVadis评估的所有企业中位居前5%,并在本行业企业中跻身前1%。


10、中欧《2023ESG白皮书》:可持续消费趋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月8日下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欧校友总会联合主办的“ESG与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2023中欧ESG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欧校友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现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教授、ESG研究领域主任王雅瑾发布了中欧《2023ESG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聚焦“ESG和可持续消费”主题,包含国际趋势、中国实践、校友企业实践、中欧教授ESG学术研究、《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研究》五大部分,荟萃了四家中欧校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白皮书》对中国可持续消费的利益相关者、外部环境、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认为可持续消费的趋势明显且确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可持续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推广,必须建立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基础之上。舆论、科技、金融的支撑是唤醒可持续消费理念、促成可持续消费行动不可或缺的。而最重要的一步是转变观念,可持续商业不只是做“善事”,更是谋增长。


撰稿:李德尚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