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3年4月10日-4月16日)| 中法联合声明聚焦气候承诺和可持续投资;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保供稳价放首位;中国成世界最大绿金市场之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5-04 16:01:36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 中法联合声明聚焦气候承诺和可持续投资


日前,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两国元首同意尽快召开新一届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确定双边科学合作和促进碳中和科技合作的“中法碳中和中心”的重大方向。


中法两国希望通过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休伯特•居里安-蔡元培合作计划)等促进科研人员交流。双方愿继续实施“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加强两国青年科研人员交流,推动优先领域合作和开展联合研究活动。声明还提到,中方将出席2023年6月在巴黎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法方将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双方在声明中重申各自碳中和/气候中和承诺。法方承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中方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国将采取政策和措施,落实根据《巴黎协定》目标已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双方表示,将支持促进和发展有助于生态转型的融资,鼓励各自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人和所有人)统筹业务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循环经济、管控和减少污染或发展蓝色金融等方面的目标。


2.《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能源保供稳价放首位


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三大目标。一是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较快上产,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1亿千瓦左右。二是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三是质量效率稳步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跨省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短板技术装备攻关进程加快。


3. 《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发布


4月1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需求标准》)。


《需求标准》指出,采购人采购数据中心相关设备、运维服务,应当有利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按照《需求标准》实施相关采购活动。


采购人应当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根据《需求标准》提出的指标编制数据中心相关设备、运维服务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文件,并在合同中明确对相关指标的验收方式和违约责任。


4. 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启动


4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石化“西氢东送”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所输绿氢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大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状况,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西氢东送”管道规划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区市)9个县区。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未来,将依托“西氢东送”管道建设支线及加氢母站,积极助力京津冀地区实现“双碳”目标。


5. 白皮书: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


4月7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在北京开幕,《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发布。


白皮书显示,我国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在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储能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储能在支撑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将愈发突出。


6. 雄安新区同18家央企深化新能源等领域合作


4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与雄安新区管委会在雄安新区同18家中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表示,希望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一如既往支持河北发展,引导央企总部和二三级子公司向雄安新区及河北其他地区疏解转移,深化空天信息、智慧城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央企更多创新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与雄安新区深化合作,助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央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助力雄安新区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二、绿色金融


1. 中国成世界最大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2023年4月11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在苏州联合发布了由双方共同撰写的《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2年度)》(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中国绿色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2022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全年发行规模超过8,690亿元,同比增长50.3%。与此同时,股权市场投资者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科技领域投资,绿色科技PE/VC投资金额占比超过了10%,一级市场平均投资金额高于市场平均值88%。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以绿色、可持续、ESG等为主题的公私募基金共计1,178只,规模达8821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4%。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通过G20等平台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与欧盟联合发布《共同分类目录》,不断提升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2. 阿里巴巴张勇:希望2030年做到云计算碳中和


4月11日,阿里云峰会上,张勇表示,如何践行阿里巴巴的ESG战略当中的绿色低碳战略非常关键。希望在2030年能够做到云计算的碳中和,为大家提供一朵绿色的云服务。不仅要用清洁能源,同时还要用技术去改变整个数据中心,形成更好的绿色数据中心。


3. 苹果公司再投2亿美元拓展恢复基金


4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对“恢复基金”(Restore Fund)进行重大拓展,致力于推进基于自然的高质量碳清除项目。


“恢复基金”于2021年推出,这支 2 亿美元的基金由苹果公司与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高盛(Goldman Sachs)共同发起,现已着手成立一支新基金,包括来自苹果公司的新投资及一系列新的碳清除项目。苹果公司发起“恢复基金”旨在激励全球投资以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推广基于自然的碳清除解决方案。


苹果公司将向新基金额外投资最多2亿美元。新基金将由汇丰资产管理部门和Pollination合资成立的Climate Asset Management进行管理。新的投资组合还旨在于高峰期每年清除100万公吨二氧化碳,为投资者带来经济回报。对于已成为基金合作伙伴的苹果公司供应商,新基金还会帮助他们以新的方式在脱碳过程中纳入高影响力的碳清除项目。


撰稿: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