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科技创造零碳新世界 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举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09-13 13:59:08

字号

近日,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绿色发展、“双碳”、科技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以“科技创造‘零碳’新世界”为主题,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的金融创新举措、关键技术以及制度设计展开交流讨论。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丁一凡先生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能源问题、粮食供给、通货膨胀、极端天气等,都充分反映出环境与气候、企业责任、碳排放、信披与监管等问题的深远影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先生指出,打通市场主体间、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碳信息壁垒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应引导企业采取低碳模式的生产、经营、投资行为,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表现。企业通过碳信息披露更好地展示其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抓手。


太和智库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特聘讲师陆培丽女士表示,ESG体现了企业的碳账户价值,也体现了企业的信用价值,更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价值。ESG可以从投资端起到导向作用,并连通企业和投资者这两端,破除市场主体壁垒。应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ESG之路。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博士介绍了ESG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强调,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这两个维度的“地球边界”已经被打破且严重“超标”。目前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较多,但对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的研究和关注还相对有限;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是衡量生态体系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经济活动也高度依赖生态体系提供的各种服务。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解读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依托和基本考量。他认为,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具备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有可能以发达国家所需一半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协调四对关系,即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