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修复 >  正文

天津市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湿地水乡物美丰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5-23 10:30:52

字号

初夏时节,独流减河沿岸的西西海湿地风光怡人。


  因为灌木成林,这里空气格外清新,成为附近居民消夏休闲的好去处。微风吹拂,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环境越来越好,眼见着河水也越来越清亮!” 西青区小孙庄村村民王振来说。


  5月21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周滨带着监测设备,也来到西西海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湿地为候鸟迁徙提供驿站,同时营造出天然的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和水禽的繁衍、觅食及庇护场所。”周滨说。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就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湿地是天津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近年来,天津加大力度实施“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星罗棋布分散在天津,总面积达2956平方公里,众多河流穿梭于湖、泊、洼、淀,形成了独特的河湿交融的生态系统,展现着“湿地水乡”物美丰饶的动人景象。


  “物种明显变得更丰富了,许多鸟类在天津‘安家’。前两年,看到震旦鸦雀特别惊喜,兴奋好半天,现在我每次去到大黄堡湿地,几乎都能看到它们飞过,成为‘老朋友’了。”周滨从事湿地研究多年,在现场,他一边翻看摄像机里拍摄的鸟类照片,一边告诉记者,最近他和团队成员也往大黄堡湿地、七里海湿地跑了好几趟,研究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就能自动抓取候鸟的种类,这将比人工监测更加精准,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物的干扰。


  据了解,我市已经在四大湿地保护区建立标准化的监测体系,动植物的实时数据,都能回传到数据中心,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依托这套系统,湿地的工作人员,能清楚地看到留鸟的栖息地水量有多大、能容纳多少鱼为鸟类进行补给。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