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儒家文化 >  正文

儒家精神的核心——以天下为己任

来源:元亨利贞观点 时间:2021-03-12 23:34:39

字号

      一提起儒家精神,人们总是会想到那九个字: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实际上这九个字只是对儒家门生们的要求而已。半卦今天不说他,今天要说儒家精神的核心:以天下为己任。


孔子.jpeg

      孔子一生学礼,感悟天道,他想的是天下人如何安居乐业,有序而行。他在鲁国政坛受到了排挤,带领弟子们去周游列国。在卫国也没得到卫灵公的重视,他努力推销他的仁政,却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只好再次启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语出《周易.系辞下》第七章。可见当时的儒家学者们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里也不牵强地认为这便是孔子的说法,说是儒家却是没有一点问题。因为十翼的作者就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孔子生活在“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说苑·建本篇》说:“公扈子曰: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孔子对于礼崩乐坏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我们看《论语》,有多处讲到“忧”,其中“君子忧道不忧贫”可说是代表着孔子的精神。道是什么?就是孔子行仁道的理想,因为失道会使绝大多数人会陷入贫困。


      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追求在于:先要成己,也就是“修己以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成人,也就是“安人”、“安百姓”。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当.jpeg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就是出自《论语》。《论语 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个有志向和强大意志的人,必须坚强,因为他担负的责任很重,达成目标的道路很长远,把仁义当作自己的担负,还不算不重吗?这个担子必须一直承担下去,到死才可以放下,还不算不远吗?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这里是说大禹治水,大禹一想到天下有人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所以才迫不及待地去拯救他们。这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著名诗句,这些大家都很清楚,半卦也就不用啰嗦。诗句中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以天下为己任!


      还有我们熟悉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理想与追求,激荡着儒家学者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使得读到这些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儒家的精神与理念--以天下为己任!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