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目前近亲繁殖91只 华南虎极度濒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10-03-12 00:00:00

字号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又名“中国虎”。中国动物园协会副秘书长谢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南虎濒危状况“非常非常严重”。

  

  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为严峻

  华南虎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直至华北南部、西南东部、西北东南部的广大地区,但因栖息地萎缩和过度猎捕等原因,其野外种群急剧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调查估计华南虎野外个体仅存20只左右。1996年,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2000年至200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中外专家联合开展了华南虎野外种群专项调查,发现华南虎野外痕迹48处,但无法分析出其野外个体数量和种群结构。截至目前,我国人工繁育的华南虎只有91只,主要分布于上海、苏州、广州、洛阳、重庆、福州等地的动物园及其他饲养单位。

  谢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18只从野外捕获的华南虎进入动物园,其中有6只(2雄4雌)留下后裔。这6只华南虎,就是我国此后所有圈养华南虎共同的先辈。

  “目前圈养的91只华南虎全都有血缘关系,任何一次繁殖都是近亲繁殖。”谢钟忧心忡忡地说,“近亲繁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不断丢失,具体来说,它使得华南虎繁殖力下降,幼虎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但现在每一个配对都是近亲,只能尽可能选择近亲系数低于平均值的配对,才能不再继续降低种群遗传多样性。但是目前可选择的配对非常少。华南虎的濒危状况非常非常严重。”

  有动物保护专家甚至认为,华南虎与大熊猫一样都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华南虎的知名度虽不及大熊猫,但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为严峻。

  必须进行严格的遗传学管理

  199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成立“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查清了全国圈养华南虎的“家底”,建立了谱系,开始进行种群遗传学管理。种群遗传学管理是我国动物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引入的理念,就是将全部圈养的动物个体(不论饲养在哪个单位)看成是一个种群,在这个大种群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学管理。遗传学管理的基础是谱系,根据谱系,可以用软件计算出遗传多样性的保存量,据此对种群内的动物提出繁殖配对的科学建议。

  “在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每年的年会上,专家们根据谱系计算的结果以及遗传学管理的规则,制定第二年全国华南虎的配对、移动计划。”谢钟说,“种群遗传学管理是为了保持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其能够自我维持,最终能够支持野外种群的恢复。在这方面,我国的圈养大熊猫、华南虎以及鹤类做得比较好。”

  1995年,我国圈养华南虎仅有47只,能够繁殖的雌虎只有5只左右。当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繁殖专家组的专家帮助下,制定了华南虎保护计划,计划在10年至16年的时间内,扩大种群到110只至120只虎,这个目标目前还没有达到。不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育龄雌虎已发展到20只。

  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的专家指出,华南虎种群的情况目前是“喜忧参半”。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种群,近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6.4%;但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是很不乐观的。这个种群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遗传学管理,否则有可能发生危机,进而灭绝。 

  谢钟说,动物园已经采集了一些遗传基因比较好的公虎的精液,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可以保存十年以上。相信随着科技进步,这些冷冻精液能够在华南虎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