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我论动物(大象、骆驼和鱼)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09-15 00:00:00

字号
 我的书案前一字排列着三个动物模型:一头大象,一峰骆驼,一条鱼。我视它们为我的三个老师。

    来客不解,问你跟大象学什么呢?你瞧它丑里吧唧的,从来没有第二种表情;块儿虽大,脑容量却很小,走起路来病秧秧的,踢十脚都不带放一个屁的,何学之有啊?我说:你犯了以貌取“象”的错误。大象笨吗?一点也不。在马戏团里,跟精明的猴同台演出的,不就有大象吗。以几百倍于猴的厚重身材,却一样能爬高窜低,一样能善解人意。在西双版纳,一些大象还会给游客做按摩呢,该重的地方重,该轻的地方轻,真是恰到好处。而大象最可贵的,就是它的皮实。皮实基于皮厚,好处是一能忍痛,二能忍痒。你看人类,不小心脚上扎了根刺,不留神被蚊虫叮了个包,每每都要唏嘘一番;再看人类,一个人蹲在地上看蚂蚁,一定有第二个凑过来看热闹,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更毋论见钱财而起贪念,见美色而起淫心。而大象则不然,不要说荆蔓遍地,不要说蚊虫咬侵,就是面对锋利的钢刀,阴险的枪口,它也不会轻易倒下的。学习大象,就是要学习他的皮实——木讷的外表下面,是一份自足,一份自持,一种纵风雨雷电又奈我何的大将风度。

    接着又说起骆驼。朋友说不用你讲,我也知道骆驼的长处,不就是它善远行,耐饥渴、能负重吗。我说一点不错。骆驼有此优长,是基于对自身使命的接受和热爱。好逸恶劳,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天性。骆驼难道不喜欢水草丰美的绿洲吗,不热爱蝶舞蜂喧的春天吗,却总见它穿行在绿洲和绿洲之间,酷日和冷月之下,背负沉重的行囊,踩踏如海的荒凉,独自反刍孤寂的岁月,丈量着没有终点的旅程,无所畏惧,无怨无悔。如果说大象是动物中的强者,骆驼是动物中的仁者,那么你跟鱼学什么?朋友问。

    我以鱼为动物里的“智者”。江河湖海里的鱼那么多,你听见它们争吵了吗。“平生当学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鱼似乎见惯了天上的白云苍狗,参悟了世间的是非恩怨,虽然长了嘴,除了捕食,不作别用,索性退化掉舌头,进化出鱼鳍,只悠游于江水之中。当看家的狗向主人摇尾又面对生人狂吠的时候,门前池塘里的鱼正在水面上吹着欢乐的泡泡。这泡泡如果翻译成人类的语言,一定是这么一句话:“与其哓哓于闹市,不如相忘于江湖。”

    朋友说:你所谓的“智者”却往往分不清哪是食物哪是饵料,一不小心就上了钩,成了人的盘中之餐。我说,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失就可能要了命。洒脱如鱼者,滑溜如鱼者,稍有不慎,都可陷于万劫不复,可见成为“智者”何其不易!

    我天资愚钝,没有鹰的视觉、狗的嗅觉,学不来猴的精明、狐狸的狡猾、鼠辈的钻营,就学学大象的皮实、骆驼的执著和鱼的放松与静默吧。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对此作了新的理解,就是每天对着案头木雕的大象、骨制的骆驼以及一幅鱼的原木艺术,反思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差距。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