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也叫大鳄鱼龟、蛇鳄龟、驼峰龟、肉龟、凸背鳄龟等。背甲长可达80厘米,体重可达80千克。体形较大。头部呈三角形,顶部灰褐色,散布有小黑斑点,并有数粒小突起物,头部不能完全缩入壳内。口列较大,达眼睛后部。颈长,呈淡黄色。背甲宽短,长与宽几乎相近,成体背甲棕褐色(幼体黑色),每块盾片均有突起成棘状,且从棘的顶点向左,右、前三个方向形成放射状条纹,背甲后缘呈锯齿状。成体腹甲淡黄色或白色(幼体黑色),腹甲较小。四肢不能缩入壳内,肥大且粗壮,表皮有不规则的散布小的疣粒,腹面有大块鳞片,趾、指间具强大的爪及丰富的蹼。尾长,是背甲长度的一半,尾部覆以环状鳞片,背部形成棘,似鳄鱼的尾。
鳄龟野外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沼泽地等较深水域。喜伏于水深1~1.5米的泥沙、灌木、杂草中,很少登上陆地活动。时常将眼鼻伸出水面外,而头不完全伸出。夜晚活动。环境温度18℃以上正常觅食,20~33℃是最佳活动、觅食的温度,34℃以上少动,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15~17℃时尚能少量活动,15℃以下冬眠,10℃以下深度冬眠。鳄龟四肢的大腿部非常发达,四肢较长,当前肢强壮的爪攀往物体,后肢和尾支撑地面,龟能直立。爬行时,四肢将自身支撑起,跨步距离大,速度快。杂食性,以野果、植物茎叶、小虾、小蟹、小鱼、蛆、蜗牛、蚯蚓、水蛙、小蛙、螃蛛、蟀螺、淡水寄生虫、小型哺乳动物及藻类等为食。交配季节为每年的4~9月。5~11月为产卵期。雌龟在岸边开阔的陆地挖掘洞穴产卵。每窝产11~83枚。卵呈白色,圆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径23~33毫米,卵重7~15克。孵化期55~125天。当孵化温度在30℃以上、20℃以下时,稚龟为雌性;当孵化温度在22~28C时,稚龟为雄性。
鳄龟长相奇特,颇具观赏价值。鳄龟自然温度下年增重高达1000克左右,半控温养殖,年增重1500~2000克,最高记录年增重2500克,其生长速度是世界上任何龟鳖类品种无法比拟的。商品龟出肉率高达90%左右,远远高于普通乌龟的30%;肉香酥鲜美,细腻无异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龟身五花肉”之称,被谥为天然高级水产品,是营养滋补和防治疾病的极好食品。其养殖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1997年我国开始引进鳄龟,现在在华东、华南已有一些养殖户进行饲养。鳄龟的饲养环境条件简单,对温度适应力强,冬季不怕冷,可自然冬眠,夏季不怕热,且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鳄龟是龟类中含肉最高的龟种,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鳄龟的食用、观赏、药用价值都很高,所以,开展人工养殖鳄龟是大有可为的。
饲养鳄龟必须考虑把饲养场建在环境安静的环境。选用江、河、池塘等地表水时都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水源。喂食时应将食物投入水中或放在水边。人工饲养条件下,鳄龟对饵料的要求较低,一般可投喂家禽内脏及价廉的荤素食物。日常具体操作时应按照“三适”的原则,即“适时、适口、适量”。投喂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3~5时为宜。当水温为17℃时,停喂食物,水温为20~30℃时是龟的最佳觅食温度。龟的投喂量以两头小、中间大为宜,即初春、深秋少喂,春、秋、夏季多喂。喂食后的第2天,应及时换水。
水质池塘饲养鳄龟,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无污染,水质较干净即可。每月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应适当提高水位,既调节水质又降低水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容器较小,水面不开阔,龟排出的粪便及残饵均在水中,水质易污染,长时间饲养,极易造成龟患病,如肠胃炎、皮肤病等。所以,在容器内饲养龟,经常换水,洗刷容器,定期消毒。换水前,先检查自来水的水质,若水的刺激味较浓,表明水中含氯较高,这种水质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