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鳄也叫暹罗淡水鳄、新加坡小型鳄。体长3~4米。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前颌齿4,上颌齿13~14,颌齿15,齿总数64~66。幼体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条纹,
野外分布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沼泽地、河流保护地段中水流缓慢的区域、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咸淡水水域等。以鱼类为食,也吃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每年4~5月繁殖,雌性在一个堆筑的巢中产卵20~50枚,孵化期约80天。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暹罗鳄浑身是宝,肉、骨、甲及内脏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肉能滋心润肺,补肾固精,驱湿邪,止血化疚,提高血液摄氧量。它还含有一种强有力的抗癌物质,抑制肿瘤新生细胞生长因子。这种因子的抑癌效果是其他爬行动物的数万倍。加工后的暹罗鳄皮革,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非常昂贵,其他部位如头、脚、牙、爪、脊骨等还可以加工成纪念品出售;腺体、皮囊、胆和脂肪可制成抗癌新药或加工成产品。
我国鳄类养殖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相对较晚,大量商业性进口养殖外来鳄种始于1993年。目前,养鳄热正在中国兴起。广东、海南、广西、湖北等地已先后从国外引进,进行饲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鳄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发展暹罗鳄养殖业及加工业和旅游业也会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中国进口鳄的单位及进口数量也越来越多,一些宾馆、饭店和酒店已经把暹罗鳄肉当作海鲜产品搬上了餐桌。
暹罗鳄具有的饲养成本低,繁殖能力强,饲养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因此充分利用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南方省、自治区积极发展暹罗鳄养殖业,对于满足旅游观光、饮食服务以及制革、制药等行业的需求和出口创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饲养场最好选择在自然条件与其原产地相当的环境,环境应安静无噪音,淡水资源丰富,水质没有受到任何工业或生活污染。饲养场应由幼体养殖池、半成体养殖池和成体养殖池组成。也可以以观赏笼舍形式进行饲养,笼舍面积为5平方米左右,其中水池占1~2平方米,水池结构为1.5米×1.2米,水深为0.7米;陆地面积4平方米左右,并设1.3平方米左右的砂池,主要为雌性产卵使用。
幼体的饲养密度要低,这样清洁工作比较好做。饲养池内的用水要经过过滤和消毒,这样保证了用水的清洁卫生,每天要冲洗1次饲养池,并对沉积于池内的代谢产物及食物残渣都及时进行清理,使有害的病菌不能在池内滋生,从而保证幼体的正常发育。饵料搭配要得当,喂食量合理。饲料除了鱼、虾外,还要混有维生素等促进幼体迅速生长的物质。幼体贪吃,喂给的饲料量不宜过多,每条每次只喂2条小鱼,隔日喂1次即可。要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幼体受惊。
种鳄饲养场的占地大约为每只0.7平方米,水、陆各占一半,饲料为鸡、鱼或混合饲料,每周供应饲料3—5次。每天换水1次,要确保水质良好。长势相近的种鳄要分别饲养,并调整饲养密度。种鳄长到13—36月龄之后,可提供给30%的鸡,10%咸水鱼,60%除去内脏和脂肪的猪、牛肉,及适量添加剂及维生素,不宜过多供给脂肪类食物,防止过肥。一般饲养3—4年,体长达1.7—1.8米,如有不适合种用的,即可淘汰屠宰上市。
-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