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翠鸟为小型鸟类,体长15厘米左右。雄鸟的前额、头顶、枕部为紫蓝色,密被黑色横斑。眼先为皮黄色,耳覆羽和头侧紫蓝色。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钻蓝色,其中尾上覆羽较暗,尾羽短圆,为暗蓝色或黑色而缀以蓝色。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暗蓝色,翅上覆羽还具有钻蓝色的斑点。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具有紫蓝色羽缘,最内侧次级飞羽几乎全部为紫蓝色,内 的边缘为棕色,颈部的两侧各有一个长椭圆形的白色或皮黄白色斑。颏部和喉部为白色或皮黄白色,其余下体为栗色或暗红棕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嘴基的红色范围较大。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亮红色。
蓝耳翠鸟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共分化为10个亚种,我国仅有云南亚种,分布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
蓝耳翠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河流岸边,尤其是森林茂密而水生动物丰富的林中溪流地带。常单独活动。喜欢栖息于岸边低树枝上。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繁殖期为4一8月。营巢于林中河流岸边的石崖上。自己掘洞筑巢。每窝产卵6一8枚。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鹳嘴翡翠是中型鸟类,体长35—37厘米。嘴形巨大,粗长而尖,形状好象鹤的嘴,呈红色。额部、头顶、枕部为灰褐色,后颈有一个宽阔的赭黄褐色领环。背部为天蓝色,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为蓝色。上背、肩部和翅膀的表面为深铁蓝色,上背微缀绿色。初级飞羽黑色,羽缘的颜色较淡,次级飞羽为暗蓝色。颏部、喉部、胸部、腹部、翅下覆羽和腋羽等整个下体均为赭黄褐色,其中颏部和喉部的颜色较淡。虹膜褐色,脚红色。
鹳嘴翡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勐腊。
鹳嘴翡翠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溪流与河谷岸边。多单独活动,常站在水边树枝上注视着水面,当发现食物时,则扎入水中捕捉。性情胆小,常躲藏在树丛之中。主要以鱼、虾、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蜥蜴、鼠类、蛙、蛇、蝗虫和蚂炸等小型无脊椎和脊推动物。
繁殖期为3一6月。营巢于河岸上的岩洞中,自己掘洞营巢,巢洞呈隧道状,洞的末端扩大为巢穴,有时也在河边的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3一5枚,但大多为4一5枚。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
作者:李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