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以飞虫为食的鸟类——黑胸蜂虎和绿喉蜂虎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10-19 00:00:00

字号

  黑胸蜂虎是小型鸟类,体长20一21厘米,体重25—26克。前额的基部有一条细的黑线延伸到两侧,然后变粗,并且沿着眼先经过眼睛和眼下到耳覆羽。前额、头顶、枕部、后颈和上背为栗色,肩部辉暗绿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为淡蓝色,尾上覆羽呈暗绿色。尾羽为绿色,外侧尾羽的羽缘和尖端缀有黑色。中央尾羽不延长,尾羽呈深叉状。初级飞羽和外侧的次级飞羽的尖端为黑色,其余的翅膀表面为暗绿色。飞羽的基部富有棕色,在翅膀的下面形成一个大的斑块。颏部、喉部、前颈和颈侧为淡黄色,到上胸部变为淡栗棕色,其后有一个黑色和黄色的横带,胸部以下为浅绿色,尾下覆羽为蓝绿色。虹膜为朱红色,嘴为黑色,脚为暗褐色或石板黑色。

  黑胸蜂虎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部和东部。

  黑胸蜂虎主要栖息于林缘、稀树草坡等开阔地方,常成群活动。群体由10余只到近百只个体组成。多在空中飞行和捕食,并且伴随着合有颤音的鸣叫声。有时也站在树顶枝上。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

  繁殖期为4一6月。通常营巢于林中河岸的土崖上,成对繁殖。自己掘洞为巢,巢为隧道状,直径为5—8厘米,长度随着土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易于挖掘的地方,有时隧道长达1—2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隧道的长度则仅有15—20厘米。每窝产卵5—6枚,白色,卵圆形。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雏鸟为晚成性。

  绿喉蜂虎也是小型鸟类,体长为18一24厘米,体重15—22克。嘴细长而向下弯曲,为黑色。额部、头顶至上背为锈红色,其余上体均为亮绿色。贯眼纹为黑色,其下为青蓝色。尾羽为铜绿色,中央尾羽延长,向外突出大约50毫米,颜色为黑色。颏部为淡蓝色,上胸部具有一条黑色横带,其余下体为草绿色,有时腹部和两胁沾有蓝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为棕色。虹膜朱红色;脚淡褐色,爪角黑色。

  绿喉蜂虎在国外分布于非洲、亚洲西部、伊朗、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等地,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中部和南部。

  绿喉蜂虎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竹林、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城镇公园和果园,常单个或成小群活动。大多在空中飞翔捕食。休息时多栖于树枝和电话线上,活动范围从平原、低山一直到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膜翅目等飞行性昆虫,偶尔也吃蝗虫、蚱蜢等。

  繁殖期为4一6月。通常营巢于林缘路旁岩坡上或河谷岸边上崖上。自己掘洞为巢,每窝产卵4一7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

作者:李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