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国鸟”之首-白头海雕(图)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10-19 00:00:00

字号

  白头海雕又叫白头雕、白头鹰等,是一种外形美丽、性情凶猛的大型猛禽,体长为68—76厘米。嘴、爪十分锐利而钩曲,目光敏锐。双翅展开近2米,在展开双翅,搏击长空,凌空翱翔时,总是那样英姿威武、威风凛凛。全身的羽毛大都是深棕色,但头部为白色,并且一直覆盖到颈部,闪闪发光,同身上的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远远望去,常给人以没长羽毛的“光秃秃”的感觉,所以俗称为“秃鹰”。它的虹膜、嘴和脚均为浅黄色。尾羽也是白色的,闪烁着美丽的银光,更显得气度不凡。

  白头海雕仅分布于北美洲大陆,共分化为2个亚种,其中阿拉斯加亚种分布于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一带,指名亚种则分布于美国的中部、南部,以及墨西哥的下加里福尼亚沿岸。它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它的飞行能力很强,飞行时常发出类似海鸥的叫声。其视力比人类的眼睛要锐利很多倍,尤其是对移动物体的反应视力更是出类拔萃。它常常凌空盘旋,放眼四野,明察秋毫,动作敏捷,狡兔纵有三窟也难免在它的利爪之下碎尸万段,还能在水面上抓起几十公斤重的大鱼。有时,白头海雕也成双成对地活动,合力追逐捕捉受伤的或瘦弱的水鸟,偶尔还进攻飞行中的天鹅,或者把浮在水面附近的大鱼拖到岸边。

  捕食的时候,白头海雕一面在海面或湖面上盘旋,一面用锐利的目光搜索贴近水面游动的鱼类,一旦发现目标,便急速俯冲下来抓获。如果鱼比较小,便用锐利的爪一下抓到鱼背腾空而起。如果碰到大鱼抓不起来时,甚至会被大鱼拉入水中。当经过奋力拼搏,实在无法获取猎物时,也只好放开大鱼,重新飞上天空。

  白头海雕不仅自己狩猎,也经常采用像军舰鸟一样进行“拦路抢劫”的手段获取食物,被抢劫的对象主要是有名的捕鱼能手——鹗。鹗又叫鱼鹰,是猛禽中是完全进化为以鱼类为食的一个典型物种。它的外趾能向后面反转,趾下还长着棘刺般的鳞片,使脚爪抓起粘滑的鱼来非常的牢固。但由于鹗的体形比白头海雕稍小,所以当它在水中捕到鱼,准备飞到树杈上进食的时候,白头海雕往往会突然杀出,向鹗发动迅猛的攻击,迫使鹗将口中的食物抛弃,白头海雕则立即将食物在空中叼住,使其成为自己的美餐。

  到了繁殖季节,白头海雕常成群地集中到一些食物比较丰富的地区,将巢筑于悬崖硝壁上,或者参天大树的顶梢上。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树枝,里面也铺垫一些鸟羽和兽毛。白头海雕和其他鹰类一样,也喜欢利用旧巢,并且在繁殖期间不断地进行修补,使巢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直径可达2.8米,厚可达6米,重量可达2000千克。雌鸟产卵一般在11月上旬,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时间可以相差几个月。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为一个月左右,第一只雏鸟和第二只雏鸟出壳的日期可以相差好几天。雏鸟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觅食抚育。通常都是喂给它们小鱼或小型哺乳动物,在喂给雏鸟之前要先撕成碎片。随着雏鸟不断长大,饲喂的食物块也越来越大,最后便将整个的食物放在巢中,任其啄食。到了育雏期的晚期,每次喂给的食物的量增多了,但喂给的次数却逐渐减少。

  鸟类通常在孵化开始之后便再不产卵,但白头海雕却与众不同。雌鸟在产下第一枚卵后就开始孵化,在孵化初期再产第二枚卵,这样雏鸟出壳的日期先后可以相差几天,因此先出壳的雏鸟往往比后出壳雏鸟大许多。当食物极端缺乏时,便导致同窝雏鸟自相残杀的悲剧。先出壳雏鸟如果没有食物可吃,便会把后出壳的雏鸟当作食物吃掉。由此可见白头海雕雏鸟的长大要经过多么严酷的生存竞争。

  雏鸟出壳后一般需要经过4个月,才能长成幼鸟。这时的体形已经与成鸟相差无几,体重甚至会超过成鸟。幼鸟全身的羽毛都是栗褐色,头部和尾部都没有白色的羽毛。幼鸟在亲鸟的诱导下,开始练习用双脚捕捉猎物或抓取巢材。在练习过程中,幼鸟的肌肉力量不断增强,体重也有所下降。但是,幼鸟羽毛的颜色变化十分缓慢,一般需要5年左右,才能变成成鸟的羽色。

  白头海雕因为体态威武雄健,又是北美洲的特产物种,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美国独立之后不久的1782年6月20日,国会便通过议案,将白头海雕定为美国的国鸟。“国鸟”就是象征一个国家的鸟。选定国鸟,是美国的一大创举。此后,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效仿,把本国人民喜爱的、珍贵稀有的特产鸟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鸟选定为国鸟。国际鸟类保护组织也强烈呼吁世界各国都选出国鸟,以增强人民保护鸟类的意识。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白头海雕被列入附录I。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