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苦于生存的经济动物——麝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10-19 00:00:00

字号

  近10多年间,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滥捕滥猎,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及其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爪哇野牛和矮岩羊的数量极为稀少、亟对加强保护,建议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并化为一级;而麝鼠属诸种(6种)、穿山甲和盘羊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希望由二级升为一级。这里只对建议调整的上述几种兽类略予记述。

酷似家黄牛的野牛——爪哇野牛
金沙江畔的特产动物——矮岩羊
苦于生存的经济动物——麝
渴望嘴下留情的益兽——穿山甲
名声在外的野羊——盘羊

苦于生存的经济动物——麝

  中国麝属动物(Moschus spp.)有五种,分别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森林或山地灌木丛带。众所周知,雄麝腹部腺体的分泌物——麝香是驰名中外的药材,400多种名贵中成药中都含有麝香的成分,所以无论是哪种麝,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麝有较固定的活动场所,纵使一时受到惊扰而逃逸,但最后总要返回原处栖息,人们称它是一种“舍命不舍山”的动物。在麝经常出没的路径上,往往散布着一堆堆粪便,还喜在路边树桩或石头上磨蹭身上的腺体,籍以留下气味,既可作为异性联络的化学通讯物质,又可作为领域的标记。偷掠者正好利用了麝的这些生活习性,凭其粪便的新旧成度、形状、气味、和标记痕迹等,可判断出它们的性别、行走路线以及是否还在那里栖居等。于是,不法分子便跟踪而至,并在四周密密麻麻地置放钢丝套子,这些经过伪装的活套尤如天罗地网,严重地威胁着麝的生存。

  近几年来,不论是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还是在西北的祁连山或是东南部的大别山,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的巡逻人员有时在一个山坡上,竟能搜索出几千个,甚至上万个活套。这些套子除了逮住公麝外,母麝、幼麝也照样难逃厄运,这几乎是一网打尽。如此滥捉滥捕,已使很多产区的麝时时刻刻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地方甚至再也看不到麝了。

  估计60年代前,全国的野麝有300万~400万头,如今却不足30万头了。虽然现存的数量仍然上万只,可其分布范围遍及全国14个省区,平均下来数量就很稀少了。为使这些珍贵的药用动物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并有利于今后持续利用,同时也为了更加有效地惩处不法分子的偷猎活动,因此建议把麝划作一级保护动物。(待续)

作者:冯祚建 杨奇森 魏辅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