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是继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
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工作要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为民办实事,服务企业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深圳市宝安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高质量生态环境助力宝安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请审议的《关于检查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长江流域各地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依法治江护江兴江取得积极进展。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共治理23.1公里,新建3处湿地和20座漫水桥,整体景观提升,永定河门头沟段及最大支流清水河将呈现出“秀水门城,百里画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水青山生态画卷。
日前,浙江省检察院、广东省检察院相继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日前,辽宁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40个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省级年度验收,总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35万亩。施工项目区内,水源涵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较好成效,局部水环境得到了缓解与改善,生物多样性有了较大提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我们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明确了工作原则、提供了工作指导。
“中国山水工程”荣获首批世界十大“旗舰项目”,并向全球推广,有利于向世界传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系统方法和生动实践,为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