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资政建言No.15】刘平阔、韩雪、赵瑞琦: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5-05 14:00:18

字号

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1.jpg

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2.jpg


以下为《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全文:


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


“双碳”战略目标要求能源系统全面深刻变革。相比于其他产业,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实现“稳中求进”、向“双碳”目标平稳过渡等方面的作用更突出。整体而言,我国数字能源推进速度较快,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双碳”目标的协同性。因此,加强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对能源产业的驱动作用,促进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广与应用,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683267570812865.png


数字能源推进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


数字生态圈建设不完善,数字能源融合渗透度不够。我国能源企业多集中于科技部门驱动的单一数字技术改造,而各子部门仍沿用相互独立的作业模式和操作规程,并不能达到“即时通信”和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之间“整体协同”的效果。


数字能源在碳数据共享、核查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区域差异化已造成碳数据核查在针对性和精确性等方面质量较差的问题,割裂的数字能源监测已导致碳排放、化石燃料排放核算规则重复并行、碳排放自测值数据无法校核等现象。


数字能源在降低碳排放成本、分配碳排放权等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部分能源企业未有效结合数字技术精确锁定碳排放源、污染气体,以及确定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导致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成本边界确认不全面、统计计量不准确以及碳排放量和碳扩散方向与速度缺少精确性等挑战。


数字能源碳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狭窄、来源不确定等问题突出。随着“双碳”目标进入实质进展阶段,信贷结构不断调整,“两高”企业获取金融支持难度加大;同时绿色低碳的“转型金融”专项资金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具备普适性。此外,85%以上的中小能源企业税后利润无法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相抵,从而导致企业动力不足、预期减弱。


与数字能源相适应的信用、法律体系等治理方案缺失。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数字能源法律法规及信用管理标准。若各地区、各能源企业优先进行数字化转型,将导致多层级、跨区域的转型标准差异,在监管上会出现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标准分割等现象。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与政策组合缺失。各地区与部门尚未摸清现有能耗、碳排放管控指标,无法针对性承担减污降碳责任、差异化分配“碳排放双控”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机制。此外,“数字能源”政策与“双碳”目标政策组合的目的性、有效性、连贯性、协同性与相容性需重点权衡。


1683267610236151.png


数字能源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应对措施


第一,能源企业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多种数字技术之间整体性、协同性并开展数字能源试点。探索设立企业级的“融合发展推进机构”,对融合问题做出整体规划。根据“东数西算”工程8个启动地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可在以上省、市、区开展多层次、跨部门的能源数字化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性成果。


第二,完善碳核查行业标准,建立碳数据核查责任制。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细化典型地区、典型能源产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并进行测算,健全碳核算体系;建立全成员、全链条、全流程的碳核查统计责任制,加大碳数据造假惩罚力度,构建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


第三,优化碳排放成本确认、计量及分配归集阶段策略。逐步加强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库建设;深化成本核算方法研究并与国际接轨;扩大碳核算覆盖面,支持能源行业、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与信息披露机制。


第四,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率先对技术成熟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进行数字化升级,设立专项再贷款,并在配额上予以支持;梳理纳入碳市场控排行业贷款存量的能源项目和企业,实施与碳排放挂钩的信贷政策;关注纳入碳排放权交易重点单位名单中的拟授信客户的碳排放与履约情况,将其作为贷款定价的考量因素。


第五,建立权威与灵活相结合的“双碳”目标考核机制。按照“预期指标与约束指标相结合”的思路,从国家、地区、重点领域三个层面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分解落实机制。将数字能源相关政策设计嵌入到实现“双碳”目标的各项配套工具之中,并探索推进、协同、共享、保障等不同类型的政策组合,以便促进“数字能源”和“双碳”目标的良性互动。


第六,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建立动态的、考虑不确定性的、与中长期目标挂钩的能源数字化成本核算框架,形成多层次、跨区域的数字化成本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能源数字化转型风险、成熟度和绩效评估以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以地方立法形式积极探索推进企业信息共享、数据权和能源交易定价,并推动跨省、区等多层次之间法律法规的有序衔接。


1683267661659465.png


————————————————


作者简介:


刘平阔(1989-),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动力机制、能源数字化转型与优化决策。


韩雪(1999-),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


赵瑞琦(1999-),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绿色低碳发展中能源转型的路径匹配选择机制:产业激励的视角”(编号:72103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孙铭雨


(《资政建言》征稿启事网址: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1676.html )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