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监测 >  正文

“飞眼”巡湖 智慧护水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时间:2025-11-25 14:29:18

字号


在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枯竹海水域,无人.jpg


在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枯竹海水域,无人机正在从机库起飞。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摄


在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枯竹海水域的岸边,一座精致小巧的机库缓缓开启,一架挂载着微型四光相机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在天际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8分钟时间,无人机飞行了近6000米,在固定点位精准拍摄下39张照片。


“这就是‘智湖飞眼’巡飞系统,它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巡湖方式。”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网络安全科副科长张婉婷向记者介绍道。过去,工作人员需乘车或乘船绕湖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不仅局限于近岸区域,而且途中耗时较长。无人机巡飞实现了对湖面大面积的无死角快速监测,消除了监测盲区,也大幅减少了现场人力投入。


斧头湖作为湖北省第三大湖,地处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咸宁市咸安区三县区交界处,是重要的国控考核断面。枯竹海水域水草繁茂、周边渔场密集,导致水质不稳定的原因错综复杂,因此需要定期开展全域巡查与水质监测。然而,传统的人工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无人机从固定机库自动起飞,按照每周三次、早中晚固定的节奏进行巡飞,重点覆盖湖岸线和湖心区域。同时,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工操作。


“智湖飞眼”控制平台。.jpg


“智湖飞眼”控制平台。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摄


项目保障方武汉航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司孝悌介绍,无人机可在不同场景下挂载各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利用可见光设备,我们可以观察整个湖岸线的情况;正射相机能生成全湖高清地图,精准定位排口位置及其变化;高光谱相机则可以反演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核心污染因子的分布情况,为精准、科学治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巡飞过程中,一旦发现鱼塘开挖、生态围栏破损、蓝藻水华等问题,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并用红框在画面中标记出来,相关情况会第一时间传至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工作人员可以迅速赶往现场处理。


“现在有了‘智湖飞眼’,问题一出现就能迅速锁定。”张婉婷感慨地说。今年夏天,系统通过高光谱分析提前发现了蓝藻的苗头,相关部门立即采取防控措施,成功避免了大规模水华的暴发。


在枯竹海,这样的智能巡飞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自今年初投入使用以来,无人机固定机库已提供494架次飞行服务。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挂载喊话器,对违规垂钓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它还能携带定制的水样容器,精准飞抵指定点位取水,为水质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充分发挥无人机低空监测技术的优势,“智湖飞眼”为斧头湖的生态保护注入了智慧力量。未来,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优化该系统的运作效率,并计划分阶段、分范围地将其推广至东湖等重点流域,甚至延伸至水源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监管、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更广泛的场景。(人民网记者 张沛 王郭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