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北京将建设跨境碳交易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5-09-15 15:31:15

字号

北京将开展《巴黎协定》第六条及国际行业减排机制研究,支持建设跨境交易平台。

这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上介绍的内容。

image.png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在“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分论坛2“碳市场激励碳减排、碳普惠激发全民行动”上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李春梅说,北京试点碳市场自2013年11月启动以来,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运行有序、严格规范、减排有效”的地方碳市场。

她介绍,北京市通过修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细则,将数据中心、货运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纳入管理,目前纳入管理单位900余家,碳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约60%;通过收紧免费配额、开展配额有偿发放、衔接绿电交易及引入投资机构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碳市场机制以积累碳定价经验;北京碳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从2013年的50元/吨稳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 元/吨,在能耗累计增长约14%的情况下,2024年北京全市碳排放总量比2013年下降超过10%,碳强度下降超50%。

在建设碳惠普机制方面,为动员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行动,北京市通过将碳普惠与碳市场链接,将低碳出行等减排量用于履约抵销,并将所得收入回馈公众。

此外,北京碳市场充分引导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理念。以北京公交集团为例,通过公交车“油换气”、“油换电”,“油换氢”的措施,自2020年起每年富余数万吨的碳配额,市场价值数百万元。

在李春梅看来,面向“十五五”,减污降碳道路还面临许多挑战。她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运行全国自愿碳减排交易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和监管效能,提升碳市场活跃度,促进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实现低碳行为监测报告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数据可信度,更好动员全社会参与低碳行动。(实习生 傅鑫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