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2年7月4日-7月10日)|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研协商座谈会召开;第三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举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12-09 14:34:07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研协商座谈会召开


中共中央统战部5日在京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就有关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的“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研成果进行协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集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有关党派团体围绕这一课题开展调研、协商建言,具有重要意义。


各党派团体认为,推进“双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目标要坚定不移,工作要稳中求进。民进中央建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节碳目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促进生产节能与生活节能;农工党中央聚焦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议在西北地区加快建设大规模风光电基地和清洁能源调控中心,规划实施新能源西电东送工程,提高新能源消纳率;致公党中央建议深化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转型,通过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保障风光电供电稳定性,通过构建绿电采购制度和完善碳足迹核算方法降低碳排放,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厘清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概念的内涵,科学认知和鉴别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我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全国工商联聚焦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议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碳市场交易范围,加大用户侧市场激励,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投资开发、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2、第三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8日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第三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


韩正表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从国情实际出发,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方愿与欧方进一步加强政策规划协调对接,提升技术创新合作水平,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亮点。中方赞赏欧方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发挥的积极领导作用,愿与欧方继续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务实成果。中方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待与欧方共同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蒂默曼斯表示,欧方高度赞赏中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举措和明显成效,愿与中方加大环境、气候、能源等领域合作力度,支持中方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


3、试点落地在即,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论坛召开


2022年7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中国推动气候投融资的政策部署与市场行动紧锣密鼓。2022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即将于近期公布。这距离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仅不到半年时间。


在气候投融资迎来历史性机遇的背景下,本次论坛邀请相关部委、城市代表,以及权威专家学者,解读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政策与趋势,分享城市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探寻绿色金融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4、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2022年1-5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8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1.06万亿千瓦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建项目超2亿千瓦,项目储备比较充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4%、风电平均利用率95.6%、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4%。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开工建设超九成,第二批基地项目建设已启动。但也要看到,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源网同步建设需要加强,一些地区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项目用地落实难度大,电网企业并网流程还要优化,产业链协同还要加强。


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尽快投产。要充分认识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和月新增装机较以往大幅增长的新常态,认真抓好“三北”重点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迎峰度夏中的保供作用。要把握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重大机遇,各电网企业要主动、超前做好电网规划,加快输电通道、主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各大型央企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从供给、消费两侧,切实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好更快发展。要认真抓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对规划和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要加强协调、推动解决;对“十四五”重大基地、重大行动、重大示范,要制定实施方案、下发通知,逐项推动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任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5、上海: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7月8日消息,经市政府同意,《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于近日印发。其中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推进“十百千”工程,培育10家以上绿色低碳龙头企业,100家以上核心企业和1000家以上特色企业,创建200家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绿色材料、节能环保、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力争打造5家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培育若干家特色园区或精品微园。


6、北京市今年将新建2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2%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城市管理委联合编制了《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经市政府批准后以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


《能源要点》全面梳理制定了北京市年度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统筹兼顾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转型变革,2022年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2%,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不低于19%,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8%以上。继续提升能源系统集约高效利用水平,电网综合线损率力争下降到4%,风电、光伏利用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韧性水平,基本建成首都坚强局部电网,持续提升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北京市成品油储备任务。


其中还提出,加快推进整区(镇)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推进跨省(区)可再生能源电力直接交易;出台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推进“能源谷”建设;新建各类电动汽车充电桩2万个,换电站30座。


7、全国碳市场碳价小幅下跌,成交量继续高涨


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40,241吨,总成交额8,023,360.1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40,241吨,周成交额8,023,360.10元,最高成交价60.00元/吨,最低成交价55.00元/吨,上周五收盘价为57.02元/吨,较前一个周五下跌1.69%。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3,972,131吨,累计成交额8,490,530,900.12元。


二、绿色金融


1、欧洲央行将执行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


欧洲时间7月4日,欧洲央行发表声明宣布为适应欧盟减排目标、落实欧盟气候行动计划,将推出一系列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具体内容包括:增持对保护环境有益的企业债券,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企业融资和发债,要求企业和银行在申请和发放贷款时承诺遵守欧盟环保法规,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加大环保因素的权重等。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正在采取具体步骤,将气候变化纳入货币政策操作,此外,欧洲央行也正考虑将环保纳入银行监管、金融稳定、经济分析、统计数据和企业可持续性等日常工作。

2、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联合八部门出台政策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近日,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联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金融监管局、辽宁银保监局、辽宁证监局等八部门共同出台了《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辽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十部分、三十九条,设立了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品牌、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三大目标,提出确保三年内绿色贷款余额达到5000亿元,年平均增速不低于10%的量化目标,从建立绿色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信贷创新发展、支持绿色产业直接融资等九大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辽宁绿色金融发展做出系统规划。


3、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


7月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理事会的首任成员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分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4、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ETF产品正式上市发行


7月4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分别在沪深两所上市发行。在ETF互联互通正式启动的当日,由众多头部基金公司一同首发“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本次发行的八只产品均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为标的,主要以“深度低碳”和“高碳减排”两大领域为股票池。该产品兼具碳中和实现路径下对应两大投资主线:从增量角度看,深度低碳领域的投资机会未来空间较大;从存量角度看,传统高碳转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投资机会。样本股日均总市值9.15万亿元,占A股市场10.82%。在整体反映碳中和这一主题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投资容量。


5、汇丰中国推出绿色个人房贷业务支持绿色消费 


7月6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宣布在内地推出绿色个人房贷业务,向符合特定评级标准的绿色住宅的购买者提供利率优惠及信贷支持。汇丰中国新推出的绿色个人房贷业务主要面向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及以上的住宅项目。在符合国家及当地监管规定范围内,上述绿色住宅项目的个人购房客户可获得以下绿色信贷支持:在该行现行房贷定价基础上享受额外0.1%的本外币利率优惠,以及贷款成数按照该行现行基础可最多增加0.2成,与之对应的贷款总额最多可增加20万元人民币。


6、《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发布,中国绿债发行量位居全球第二


7月4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以及汇丰银行联合主办的“回顾及展望中国绿债市场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发布会”于线上举行。会议聚焦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制定等热点问题,展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所需的条件。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刘凡在会上表示,绿债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绿债规模为3.6万亿元,占全市场该类型债券的75%。


绿债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绿债发行年度增幅领先于其他市场近一半供给来自非金融企业,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及2021年年度发行量统计,中国均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CBI预计全球绿色债券的年度发行量有望在2022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中国绿债市场将继续成为快速发展的全球绿债市场的重要引擎之一。


7、生态环境部丁辉:差异化是现阶段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5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表示,现阶段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除了强调“专业化”和“国际化”,“差异化”更是重中之重。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以此探索气候投融资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丁辉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城市同时涵盖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地域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类型涉及金融中心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升级型城市以及革命老区。在此背景下很多申报地方将气候投融资试点列为“书记工程”或“市长工程”,举全市或全区之力,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题,大胆探索当地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助力了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本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8、工商银行殷红: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全球标准制定


7月5日,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上,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在以“‘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最新趋势”为题的演讲中肯定了金融机构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的下一步工作,殷红也给出建议:一是金融机构应率先垂范,推进自身运营碳中和的相关工作;二是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持续提升气候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三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战略治理、政策制度等方面工作,尤其要提升环境风险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碳足迹测算能力;四是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合作与交流。一方面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全球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要在绿色金融和国际合作平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绿色金融机制、成果的国际交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