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出台;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12-02 14:55:36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出台,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


《适应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适应战略2035》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出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同时,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分别明确了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适应任务。


2、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坚持突出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优化技术路径、注重机制创新、鼓励先行先试的工作原则,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等工作目标。


《方案》聚焦6个主要方面提出重要任务举措。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包括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围绕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是优化环境治理,推进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四是开展模式创新,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层面组织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五是强化支撑保障,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协同管理,强化经济政策,提升基础能力。六是加强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国际合作、考核督察等要求。


3、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排放报告核查时限延后3个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6月7日印发关于调整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针对疫情影响造成全国碳市场核算与核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将2021年度排放报告核查等相关工作时限延后3个月。对2021和2022年度受疫情影响造成月度数据缺失的,使用当年度已实测月份平均值等措施替代。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对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1年度排放报告的核查、确定并公开2022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等工作。考虑到疫情影响,各地可延至2022年9月底前完成上述工作。


4、全国碳市场周成交量50吨、成交价59元/吨


6月13日-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0吨,总成交额2,950.0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50吨,周成交额2,950.00元,最高成交价59.00元/吨,最低成交价59.00元/吨,上周五收盘价为59.00元/吨,与6月10日持平。上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2,986,780吨,累计成交额8,433,656,915.02元。


二、绿色金融


1、截至5月碳中和债发行2442亿元,促进碳减排4203万吨


截至2022年5月,银行间市场共支持发行碳中和债2442亿元。如按募投金额与项目总投比例折算,促进减排二氧化碳4203万吨,节约标准煤1811万吨,以专项产品精准引导资金流入低碳领域,激发企业借助金融产品促进绿色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产品创新、标准制定和市场规模均在发力。根据Wind数据统计,我国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66%,余额达到1.13万亿元。其中,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3135亿元,余额3676亿元,累计满足200多家企业绿色融资需求。


作为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交易商协会组织全体成员单位制定《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统一国内绿色债券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趋同,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等国际组织的认可。


2、《碳管理体系 要求》团体标准发布


6月15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碳管理体系 要求》(T/CCAA 39-2022)。该标准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牵头负责,组织来自产学研用等34家单位共同完成。


该标准以传统的“监测、报告、核查(MRV)”碳管理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碳管理理念和风险思维,采用ISO管理体系标准高阶结构,以“提升碳绩效”为目标导向,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持续改进的管理原则,建立系统、全面、有效的碳管理体系,为各类组织开展碳管理活动、提升碳管理绩效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据悉,该标准适合各类组织的碳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各类机构使用。


该标准采用ISO14001和ISO50001核心要素和条款设计的理念,与其他管理体系更具兼容性。组织通过建立系统、全面、有效的碳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可有效规范组织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核算、报告和披露及其可信性,提升组织的碳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政府、行业、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方的采信。


3、中国工商银行发行100亿元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了100亿元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在境内市场发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该期债券期限3年,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的绿色产业项目,储备项目包括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类项目。


该债券的碳减排效果满足“可测度、可核查、可验证”的要求,根据绿色评估认证机构的测算,债券募投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并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4、上海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支持力度


6月15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指出,推进崇明三岛开展低碳零碳负碳试点示范,支持宝武集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组织推动实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试点示范项目。


文件分为五部分: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和示范试点;统筹推进能耗双控和碳达峰行动;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基础保障措施,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其中强调,完善市场化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5、武汉发布建设碳金融集聚区实施意见


近日,武汉市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举行,会上武昌区发布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试行)》。


据悉,《实施意见》聚焦五个方面,出台18项具体措施,致力于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碳金融数据中心和资金中心,形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力争2023年前建成碳金融产业链基本完备的碳金融产业体系,到 2025 年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高开放度的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形成具有活力的碳金融产业经济。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