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一周观察 >  正文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江河湖泊治理这十年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22-11-07 10:22:41

字号

黄河,作为缔造灿烂中华文化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浩浩荡荡东流去。


10月30日,黄河保护法出台。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十年发展,十年跨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黄河流域各地携手,共同谱写出更加响亮、和谐的“黄河大合唱”。


“绷紧”黄河水污染治理的“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十年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相关部门和流域各地都绷紧了黄河水污染治理的“弦”。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各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统领。


同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在黄河治理历史上刻下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印记。


2021年,生态环境部推动沿黄9省(自治区)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划定1万多个环境管控单元,加强源头防控,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划定了生态红线。


今年6月2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水利部4部门联合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立足黄河流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7方面任务,涉及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等多个领域。


8月,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黄河保护治理攻坚战有了“作战指南”。


有了纲领、保障和抓手,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出实招,落实黄河保护治理工作。


甘肃省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填补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的制度空白,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河南省编制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文件,发布了《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陕西省修订了《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实施《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推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省情实际,提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引领区、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黄河流域治水节水示范带、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山东省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有效支持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至此,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逐步清晰呈现。


“拧紧”入黄水质监测的“发条”


九曲黄河,万里奔腾。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伸出双臂,与横亘东西的阴山相遇,如弓一般拉出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


6月初,蔚蓝的天空下,黄河水静静地流淌。


来自包头、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环境监测分站的工作人员却无心欣赏美景,埋头开展黄河干流黑柳子、昭君坟和画匠营子断面比对监测工作。


这次比对监测在内蒙古水环境监测领域实现了3个“首次”,即首次开展黄河左右岸同步比对监测、首次实现黄河左右岸水样比对、首次完成氨氮前处理方法比对。


通过对3个分站同时采集的水样的化验分析,监测人员发现,右岸水样的总磷和氨氮偏高。根据监测数据,内蒙古黄河右岸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黄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29.1%,氨氮下降了80.3%。


黄河流域治水离不开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全面、准确评估,离不开精准分析、智能识别、实时监控水环境风险,离不开生态环境监测对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撑。


在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监测,生态环境部将融合卫星、航空、地面等监测手段,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开展监测评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


在青海省三江源,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工作人员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24小时动态监测高海拔无人区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栖息活动变化。


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统筹推进下,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两次黄河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在黄河源头至河口的干流、重要支流和湖库等分别布设了57个和123个水生态调查监测点位。


“‘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设置282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实现了流域内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满足省界、市界、入海口等重要水体水质的监测评价需求,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刘廷良介绍说,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断面设置数量增长91.8%,几乎翻了一番,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全面精准。


在此基础上,沿黄9省(自治区)依据本地区实际需求,增设331个省级网水质监测断面,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家、地方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已实现联网调度、协同运行和数据共享。


“关紧”入黄排口的“阀门”


每天都坚持在黄河岸边锻炼身体的兰州市民杨军辉对黄河水质改善深有体会:“最近几年在黄河边看不到排污管道了,黄河水更清了,再也闻不到臭味了,生活在兰州很幸福。”


黄河水质的改善得益于十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关紧”了入黄排口的“阀门”。


十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抓住工业污染源治理重点。持续实施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排查整治进水浓度异常园区问题,推动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应收尽收、稳定达标排放。


聚焦城镇生活源治理,着力提升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实施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


围绕农业农村污染源治理难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督指导试点,实施大中型农业灌区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推动畜牧大县建立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体系。


把住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九曲黄河绕塞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2021年,宁夏全区20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0%,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沿黄重要湖泊(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


总结宁夏治黄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平学智表示,宁夏以源头治理为突破口,严格环境准入,加快产业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着力解决“吃不到、吃不了、吃不饱”等问题。同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


黄河生态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


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对湟水河、汾河和黄河干流甘肃段进行了排查。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又启动了最大规模的黄河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行动,对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11个市(州、盟)、2977公里岸线、5051平方公里范围、5100多个疑似排污口进行人工现场排查。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完成黄河上游及部分中游河段1.7万余个排污口的排查,实现了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