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群
给人类造成浩劫的流行性病毒、大瘟疫,总与人类历史相伴,因此,人类历史也是一部灾难史。纵观人类历史上十多次大灾难性的流行性病毒及瘟疫,无论是在中世纪夺取了2亿人生命的黑死病,还是当前正在传播的新冠肺炎病毒,追其根源都与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有关。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
在2019年开幕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的五个追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五个追求传递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直抵人心。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生态文明之路,共防人类灾难风险!
1.建设生态文明,保护人类家园。当我国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发现:我们的地球是一颗被水包围着的蔚蓝色星球。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共有的美丽家园,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整个人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为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推动全国人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最根本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人类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2.破坏生态文明,人类灾难重重。
多少古代文明的衰弱,背后都是生态破坏导致失去家园的教训。只顾眼前利益,无视持久永续的发展,导致土地退化、森林消失、野生动植物消失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特别是在传染病上,尤其是世界性瘟疫的大爆发,历史的教训更值得注意:
在十到十三世纪的欧洲,土地过度开垦和生态失衡,导致了饥饿、贫困肆虐,再加上中世纪恶劣的城市卫生情况,大量不健康的人口聚集导致了空前的鼠疫爆发。种种破环生态平衡的因素叠加,导致了1347-1351年进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丧生。生态失衡是疾病爆发的根源。由于很多病毒的中间宿主是野生动物,例如,非典病毒的中间宿主是果子狸,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的中间宿主是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非法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这一人类残忍野蛮的陋习为新冠病毒等可怕疾病肆虐人类提供了桥梁,严重损坏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正常运转,说到底是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忽视生态平衡的后果。
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充分验证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2015年埃博拉疫情爆发之后发表的演讲:“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核武器,而是微生物。”纵观全球,人类社会面对新型疫情的准备严重不足,这体现在科研、资金、社会机制等各个方面。目前为止,世界尚未出现高致死和高传播的流行性疾病,但是这种巨大风险依然存在,生态破坏、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传播性强的疾病出现,那将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当前疫情现实足以证明,“文明与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四通发达且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病毒四处蔓延。人类应该对此警醒,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现在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我们应该牢记,大自然充满了杀手,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决不能破坏生态文明。
3.生态文明之路,任重道阻且长。
中国梦篇章的谱写,需要披荆斩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然而,生态文明之路,任重道阻且长。观念改革不彻底,社会存在巨大的野生动植物贩卖的经济利益。2019年,在生态保护相关案件的查办上,仅海关查获的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就高达467起,各类制品1237.6吨。其中包括各类象牙、穿山甲等濒危物种。分别较上年增长2.2倍和8.6倍。
大量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和SARS在人类间传播,是由于少数人非法捕杀、贩卖野生动物造成。无节制地无视生态保护,导致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随着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会进一步发生,例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28种古代病毒从冰川中释放,人类社会的延续,唯一的方法就是走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修复生态环境的道路。
因此,我们提出建议: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作为政绩首要考核指标,考核由人民群众和专家进行评判结果。当前,在大疫情面前有些地方官员形式主义严重,轻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泛滥,城市治理缺位、短板严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不佳。要有考核指标作为指挥棒,彻底克服和改正官僚形式主义。
其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机制,及时问责不作为乱作为领导干部。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各级监督小组,成员由先进群众和老专家、老干部组成,也可以聘请国家生态社团组织担任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监督。对于监督检查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领导干部,监督小组有权直报上一级领导部门处理。
第三,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建立中国生态环境周,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世界环境日是每年6月5日。中国生态环境周设立在包含6月5日的这一周,我们把这一周定为中国生态环境周。由相关部门利用中国生态环境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造参与生态环保氛围,让全民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事业中去。
第四,各地方和部门要积极应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坚决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月24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要教育民众摒弃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管住自己的嘴,倡导健康饮食新风尚;要坚决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劝告民众坚决不去参与野生动物交易,发现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市场和违法行为,鼓励群众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有奖举报;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共建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第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要深入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依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担当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以中国智慧拿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有利于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话语权的方向发展,构建更加合理、公正、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共担预防人类灾难发生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