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以往树枝子成堆、乱放、乱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生态桥’治理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工程,我们村是最大的受益村,可以说使我们村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街道、田间,几乎没有树枝了,特别干净,走道过车瞅着都痛快。通过专家检测,制成的桃木有机肥,有机质高,改良了土壤,种出的大桃口感甜、好吃,而且更安全。”说起“生态桥”治理工程,北京平谷刘家店镇寅洞村党支部书记邢术贺一脸的兴奋。
早在2017年初,刘家店镇作为平谷区的试点,就开始探索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着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全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刘家店镇按照区委总体部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闯关夺隘披荆斩棘的勇气、挑重担啃硬骨头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全力推进“生态桥”治理工程,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改革创新和统筹谋划,以刘家店镇为“生态桥”总部核心,辐射周边6个乡镇。镇、村两级出台政策性、制度性管制和激励措施,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将自家树枝首先运送到“生态桥”基地。利用各类媒体、循环广播,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选树先进典型,结合诚信之星评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带动。
探索政府引导共治
早晨7点还不到,大化肥业有限公司生态桥肥料发放点,村民们排起了长队,据了解,“生态桥”工程今年已经发肥3000多吨,每天发放200吨左右。“这生态桥的肥料真是不错,我去年领的肥,今年桃园的地悬腾了不少,今天我又领的10袋。”寅洞村果农胡殿文骑着三轮车笑着说道,“马上进入深秋施肥阶段了,镇里给组织了大桃学院专门讲授了沟垄施肥技术,明年的桃肯定更甜。”今年胡殿文的大桃获得了平谷大桃嘉年华活动擂台赛圆桃的甜桃王,还光荣的完成了国桃献礼保障任务。
刘家店镇通过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政府、企业、村级、农户、科技“五位一体”合作共赢模式,形成协同共治局面。改变以往按人口或土地面积给予优惠政策方式,创新实施“1:1+X”兑换政策,规定农户只要送来1吨“树枝子”,就可换得1吨市场价格约1500元的“生态桥”有机肥,而且赠送半吨防治果树病虫害的锌铜石灰液等,农户踊跃参与。
实施信息智能管理
同时,为减少人员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研发了“生态桥”手机APP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进行废弃物称重、信息查询和兑换有机肥,农户注册即签署生态文明公约、获取生态信用证,村级组织通过农户提交农业废弃物数量和日常监管巡查检查结果,考核记录农户履行生态文明公约情况,建立起生态信用体系。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刘家店镇创新探索生态文明积分,将“生态桥”APP建成支部党建、村级管理、监督检查、生产管理、生态治理、生态教育、信息公开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和基层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信息化实现路径。
“生态桥”本质是政府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和基层治理等各项重大工作的一项探索创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百姓利益的高度统一,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可持续化筑牢了坚实基础。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共收集农业“九废”6万余吨,生产并发放有机肥3万余吨。截至9月30日,刘家店镇PM2.5同比下降32.1%,排名全区第一,真正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