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火鸡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09-15 00:00:00

字号
  火鸡又叫吐绶鸡、七面鸡、七面鸟。体长90—100厘米,体重4000—10000克。外貌独特,体躯高大、雄壮。头、颈裸露,鼻孔上部长有肉锥,头顶生皮瘤,可伸缩自如,故称吐绶鸡。皮瘤一般为浅蓝色,激动时则肉锥变小,皮瘤变成赤红色。颈部生有珊瑚状皮瘤,常因情绪激动变成红、蓝、紫、白等多种色彩故又称七面鸟、七面鸡。体羽从乳白色到褐黑色,闪耀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雄鸟有距,胸前有须毛束,尾羽发达,兴奋时则展成扇形。
火鸡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喜欢群居生活,性情温顺,行动迟缓。以植物的茎、叶、种子和果实等为食,也吃昆虫等。早春繁殖。筑巢于地面上。每窝产卵10—13枚。孵化期28天。
火鸡肉鲜嫩爽口,野味极浓,瘦肉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胆固醇低、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达30.5%,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都高于其它肉禽,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也含量丰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等神奇功效。肉性温微热,味甘香,滋补作用较强,对怔忡心悸、头晕目眩、脾胃虚寒、食欲不振、久病体虚、腰膝乏力等有良好的功效。

    火鸡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饲养成本低,可利用荒山草坡放牧饲养。我国幅员辽阔,荒山草坡众多,劳动力便宜,发展火鸡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对于促进老区脱贫致富等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
火鸡的育雏期是指出壳到8周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火鸡生长的第一阶段,其时间的长短,与品种、季节、生长发育速度、用途及饲养管理水平等有关。初生雏鸟反应不灵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基本上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雏鸟的消化道短小,不能贮存足够的食物,对一些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育雏期内火鸡生长迅速、抗病力低。

    育雏的方法有平面育雏、笼养育维、网上育雏等多种,最好采用后两种方式,这样既能节省大量垫科,又能减少诸多感染机会。
    种火鸡的育成期一般指9—28周龄。这一时期,火鸡的适应性较强,对饲料管理的要求比较粗放,通常只要满足对饲料、环境的基本要求,按时预防接种即可。

点击看大图


    经过育雏期,火鸡的体质及抗病能力已较强。一般的温差变化对它们已威胁不大。为了满足其迅速长肉的需要,日粮中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将蛋白质含量提高到21%。有条件者可以放牧养殖为主,让火鸡在阳光下自由啄食青草和虫类,再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这样既可节省成本,又能保证肉质的风味。在育成期可采用14小时的连续光照,光照强度在15—20勒克斯。饲养到16—18周龄时开始选种,优选劣汰,并对后备种鸟采取限制饲养,不使其过肥和早成熟。

    火鸡开产前应再次进行选种,配备足够的产卵箱,并提前10天左右将产卵箱放在舍内。在28周龄左右时要逐步提高日粮中能量、粗蛋白、钙、磷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同时增加青绿饲料的供应。有些品种的雌鸟自产10—15枚卵即要抱窝,对产卵量影响很大。为了使其多产卵,可采取药物催醒、强制站立等办法让其醒抱。产卵期喂给全价饲料,并减少不良刺激、以防引起应激反应。实施正确光照,人工光照应注意天黑开灯,按时关灯,避免时长时短,造成刺激紊乱,从而失去光照效果。黑暗时应防止漏光(舍外灯光射入),严重漏光会使光照刺激紊乱;经常擦去灯泡上的灰尘,以防止光照强度降低。对雄鸟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管理:断锥,即在雏鸟阶段6—10日龄内,将其肉锥剪去,以免长大后影响视力和采食;断趾去距,为防止配种时雄鸟的趾和距抓伤雌鸟的背部,留种雄鸟应注意断趾和去距。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