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狐猴形态特征:金竹狐猴是一种小型狐猴,头尾全长52~85厘米,体重1.6公斤,只有小猫大小。生活在竹子茂密的雨林中,主要在白天活动,陆树双栖,奔跑、攀爬、跳跃的能力都很高,而且生性好动,一天之内平均移动距离在400米左右。
习性:金竹驯狐猴结群活动,成员在2~6只之间,通常是3、4只,包括一对成年狐猴、几只亚成年狐猴和狐猴幼崽。
繁殖:金竹驯狐猴于每年7~8月交配,母猴妊娠期大约138天,11~12月份生产,每胎1~2仔。幼猴出生的前两个星期母猴会将它们藏在秘密地点。6个月后幼猴断奶,跟随族群生活,雌性的金竹驯狐猴在3岁时离开群体另觅家园。
食物:主食是竹笋和竹叶。其食物成分中78%是巨竹giantbamboo,10%是其他竹子,还包括3%的树叶、4%的水果和5%的其他食物。是世界上少数几种依赖竹子的动物之一。
独特之处:金竹狐猴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百毒不侵,科学家在它的粪便和血液样本中发现了微量的氰化物(高效致命的毒药),来自于其主食巨竹。金竹驯狐猴有时摄入的氰化物量超过同体型动物致死量的12倍,但是它依然鲜活如故,这一现象至今还是未解之迷。
现状:约在2000年以前,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第一批移民开始砍伐树木、开垦农田、饲养家畜,时至今日马达加斯加的雨林面积已经缩小了近百分之八十,严重威胁着当地各种狐猴的生存。不过轻微的森林破坏使金竹驯狐猴获益匪浅,因为适量的林木砍伐给竹子的生长让出了空间,无形中增加了竹子天然林的分布密度。
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里,人们正在追踪一种十分珍惜、且即将灭绝的灵长类动物——金竹狐猴。据估计,这种狐猴目前在野外仅存不到500只。
以前,金竹狐猴一直是当地人捕猎的对象,这使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但现在,人们使用的不再是猎枪和子弹,而变成了装有镇静剂的飞镖。捕捉狐猴的目的也不再是猎杀它们,而是将它们安置到一处新的栖息地——拉马凡纳国家公园。
公园的创建者帕特里夏·赖特,也在等待着她的新客人的到来。美国猿类学家赖特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狐猴,金竹狐猴就是由她第一个发现的。
帕特里夏·赖特, 猿类学家:“在那天清晨,我在拉马凡地区偶然发现了这种动物,它很伶俐,全身金红色,漂亮极了。我就想‘那是什么?’我不知,因为它是一个新物种,那真是一个非凡的时刻。”
在兴奋过后,赖特立刻意识到金竹狐猴目前的处境十分危险。它们居住的雨林在不停地被砍伐,栖息地不断缩小。
金竹狐猴是世界上近50个濒临灭绝的狐猴种类中的一种。它们喜欢群居,以水果为食。大约在1亿年前,由于地壳移动,马达加斯加飘离了非洲大陆成为岛屿,这也让岛上的物种进化变得孤立而纯粹。因此,只有在马达加斯加和周边的几个小岛上才生活有金竹狐猴。
大约在2000年以前,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第一批人类居民开始砍伐树木、开垦农田、饲养家畜,这致使狐猴的栖息地不断缩小,时至今日,马达加斯加的雨林面积已经缩小了近百分之八十。
赖特意识到了狐猴面临的危机,为此她开始筹集资金、并说服当地政府建立了拉马凡纳国家公园来保护金竹狐猴。同时,她还雇佣了许多当地人,参与狐猴保护工作,希望能帮当地人找到与狐猴之间的平衡。
帕特里夏·赖特, 猿类学家:“我们试图找出一种解决这个难题方法,让人类和野生动物能够生活在同一片地区里。”
在赖特看来,当地居民和野生动物间以前一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它们之间好像在为领地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但实际上,将其中任何一方赶出森林都是不现实的。如果能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这既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又能保护珍惜的野生动物,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为此,赖特才想到了创建国家公园,她希望能通过实践,找到人类和野生动物间和平共存的微妙平衡,并将这种方式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更好地保护其它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