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贝类中的珍品——库氏砗磲和佛耳丽蚌(图)

来源:动物世界 时间:2009-10-19 00:00:00

字号

  砗磲属于瓣鳃类软体动物,全世界共有5种,我国均有分布,其中库氏砗磲又叫大砗磲,由于数量十分稀少,被列为I级保护动物。最大的库氏砗磲壳长可达1.8米,重约250千克,是一种最大的贝类,被誉为双壳贝类之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一扇大的库氏砗磲贝壳,可作婴儿浴盆,花盆或猪食盆等。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贝壳很厚,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同。壳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恰似古代车轮对路面碾轧日久所产生的深深凹槽,因此而得名。贝壳内面也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侧齿各一个。主齿短,后侧齿弱。

库氏砗磲

  库氏砗磲栖息在热带海洋中珊瑚礁间的浅水环境里,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物消化吸收。它与一种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它的外壳膜边缘有一种特殊的叫玻璃体的结构,能够聚合光线,使一种叫做虫黄藻的藻类大量繁殖,而虫黄藻又可以为砗磲提供一部分养料。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库氏砗磲在夏季繁殖,每年大约长5厘米,幼时生长较快,寿命也很长,据说可以活到几百年。砗磲的外貌丑陋,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的色彩却很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在千姿百态的珊瑚的衬托下,更显得绚丽多彩。

佛耳丽蚌

  蚌类中的佛耳丽蚌又叫白玉蛤,也属于瓣鳃类软体动物,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它的贝壳也很大,壳长可达12.8厘米,壳高约7.4厘米,壳宽4.4厘米左右,在我国仅分布于广西。它的外形呈佛耳状或梯形,左右两壳相等,但两侧不对称。壳前端钝圆,后部呈钝角状。前缘短而弯曲,腹缘稍直,中部略凹入,后缘长而稍弯,向下倾斜,与腹缘相连成钝角。壳顶不突出,低于背缘最高点。壳的表面为黄褐色,没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生长线,贝壳中部,后背嵴具有垂直的放射状纵肋,后背嵴的纵肋是由瘤状结节形成的斜肋所构成。左壳有2个拟主齿和2个侧齿,右壳有2个拟主齿而仅有1个侧齿。它栖息于水质清澈,底质为砂石、卵石或岩石的山涧河流中,以微小生物及有机物碎屑为食。

作者:李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