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长吻虫又叫玉钩虫,从前也叫黄岛长吻柱头虫,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仅产于山东青岛沿海,离低潮40—50米的细沙之中。
黄岛长吻虫也呈蠕虫状,体长约为29毫米,躯干伸直,表面平滑,也明显分为吻,领,躯干三部分。吻部吻部为浅桔黄色,背腹侧扁,呈扁圆锥形。在背部和腹部两条中线上,各具有一条或深或浅的纵沟。吻长约为15.6毫米,宽约5.6毫米。领部表面较光滑,中部具有一条浅而宽的沟线,后部则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深沟。领长为2.5—3.4毫米,宽为4—5.5毫米,二者之比约为0.65 。吻长为领长的3.37—8.5倍,所以得名长吻虫。
躯干部又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有鳃和生殖翼,也呈浅桔黄色。生殖翼的前端与领部的后缘相连,前部较低,好像两条细的隆脊,其后逐渐加厚至中部,然后又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生殖翼之间有两条淡色低隆起,其外有一行小鳃孔,鳃孔数约90对左右。躯干中部为肝区,肝盲囊褐绿色,其后褐色素逐渐减少,黄色素逐渐增加。后躯干部为黄色,扁平呈管状,内部充满沙粒。腹部表面内具有两条纵走的肌肉索。
黄岛长吻虫和多鳃孔舌形虫在分类学上均隶属于半索动物。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背神经索,其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束,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器官。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是一个很小的结构,称为“口索”,是半索动物所特有的,因此也称为口索动物或隐索动物。关于口索的作用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它就是最初出现的脊索,也有人认为它相当于未来的脑垂体前叶。
关于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究竟处于一个什么地位直到现在还有争论。有人认为半索动物应该列入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即脊索动物门中,是最原始的脊索动物类群。因为它的主要特征与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基本符合。它的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它的背神经索前端有空隙,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它也有咽鳃裂。
不同意这一观点的人则认为,把口索直接看成是与脊索相当的构造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因为根据一些研究报告,口索也很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在另一方面,半索动物尚具有许多非脊索动物的结构,如腹神经管、开放式循环、肛门位于身体的末端等。
因此,目前都将半索动物列为一个独立的类群,作为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多鳃孔舌形虫和黄岛长吻虫虽然其貌不扬,隐居于海底泥沙之中,但它们均为极为罕见的珍稀动物,其介于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独特身体结构,为脊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在进化论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