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由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林业设计院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的一处石灰岩洞口崖壁上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马兜铃科植物,经室内的形态学观察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标本的比对,确认其为关木通属一新物种,遂将其命名为黄金关木通(Isotrema jinquanii Z. C. Lu, Y. S. Huang & M. L. Mo)。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记者7月2日从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组织的贡嘎山植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收官。科考团队在此次野外调查中,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植物,也收获了多项物种新记录,为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湿地监管机制,大力推动基于湿地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持续改善湿地生态状况,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今年南大港湿地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的“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个典型案例之一。
夏日的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水波荡漾,绿意葱茏。湿地浅滩上,几只白琵鹭正低头觅食,鸳鸯在水面自由游弋。近年来,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在河流中下游建成15公里的生态缓冲带,恢复800多亩湿地植被,科学配置沉水、浮水、挺水植物,营造深浅不一的水域和浅滩,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公园还划定了湿地生态保育区,严格限流,并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和人工巡护,确保鸟类不受惊扰。
近日,在宁夏中卫市,随着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面完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有力筑牢了西部生态绿色屏障。
仲夏时节,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10万株玫瑰,正灼灼绽放。这些沙漠玫瑰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正是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时种下的。
贵州赤水市复兴镇河段,大鱼坝水域。粼粼水波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鲟鱼苗,不过指甲盖大小,身体泛着淡淡的青灰色,被水流带着缓缓向前。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孔色乡金卡村万亩花海迎来“盛装访客”——2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拨开白色银莲花,黑白相间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鲜红脸颊如玛瑙镶嵌。曾隐匿深山的珍禽,如今在村庄周边的草甸上悠闲踱步、啄食,与牧人、帐篷、炊烟构画出川西高原独有的生态画卷。
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和关帝祖陵现存159株古树名木,涵盖侧柏、丝棉木、国槐、桑树、毛白杨等珍贵树种。其中,常平关帝家庙两株树龄达1800年的侧柏,堪称“树中老者”。
“古梨园现存面积超1.2万亩,其中核心区近4000亩,拥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9400多株。”皋兰县古梨园保护中心副主任韩磊介绍,得益于传统管护技艺,古梨树长势良好,株产可达1000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