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和煦暖阳洒向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滩区。湿地水草丰美,不远处,成群的大天鹅翩翩起舞。岸边步道上,人们不时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在湿地公园徐徐展开。
当地时间12月18日,在经历两周丰富多彩的主题日活动之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国角活动在 “河遇中原”的展示活动中闭幕。展示活动让世界看到了黄河流域核心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成果。
在刚刚闭幕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黄河口、辽河口、若尔盖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目前,这些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建设进展如何?
近年来,当地全面开展湿地范围内“退养还湿”,实施改造水闸、打通土堰、设置植物隔离带、恢复植被多样性等工程,将3197亩的养殖塘改造成高潮位水鸟栖息地。2018年至今累计除治互花米草4590亩、种植乡土植被2605.5亩。
日前,福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初审了《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草案)》。近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湿地保护立法调研。
国家林草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累计投资3350万元,先后在两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集中实施了湿地保育恢复、湿地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项目。目前,全市湿地面积达721.23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6%,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1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2个、湿地类型保护区5个,湿地保护率超过60%。
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北京湿地日”。经过多年保护,全市湿地面积已达6.21万公顷,不论是京郊的广袤森林湿地还是城里的小微湿地,都成为水源涵养、鸟兽栖息的好地方。
2022年7月底,随着肥东十八联圩湿地三期项目最后一道工序的落地,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完成修复。10处湿地为巢湖架起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浙江杭州,夏至前后的西溪,湖满塘盈,波光潋滟,绿荷挺拔,青莲铺展。舟行岸转于港汊弯环间,忽而柳枝拂面,忽而水拍船舷,有时会惊飞草丛中精灵般的小鸟,引得远处肥硕的野鸭凝神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