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上,国际地热协会面向全球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行业标准。这是全球地热领域发布的第一项行业标准,对推动全球地热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首次贯通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和绿氢炼化全产业链,而且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将为绿电制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近日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的协助下,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第六十六光伏电站,圆满完成光伏发电宽频阻抗现场实测。这是国内首次对光伏逆变器完成全工况扫频实测试验,表明我国对探索和解决新能源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8月30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研院)获悉,由该院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7055:2023《天然气 上游领域 滑溜水降阻性能测试方法》正式获得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这是页岩气领域的首项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页岩气国际标准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为我国页岩气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迈出了关键一步。
8月30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随着配套的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可以满负荷生产绿氢,每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8月3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在西藏措美县哲古镇成功并网发电。在风电项目中,一般将海拔3500米—5500米称为超高海拔地区。此次并网的单机容量3.6兆瓦风机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容量最大风电机组。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近日宣布,该校研究人员成功利用生物催化剂制造出了无污染、高效率、低成本的绿色氢气。
今天,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年来,三峡电站已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我国居民2022年直接消耗的用电。
6月25日,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