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5-11-28 19:26:22

字号

当今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遵循森林多效益一体化经营思想开展近自然经营(德国等),二是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思想开展综合经营(美国等),三是遵循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思想开展分类经营(芬兰、新西兰等)。


世界各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表明,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实现森林由木材生产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注重规划优先和功能导向,分区施策、分类经营、分层利用,长中短周期相结合,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德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


300多年前,德国就产生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的萌芽。1713年,卡洛维茨首次在林业领域提出“可持续性产出”及“永续性”森林经营理念,提出在追求木材产量时,要使木材的生长量与采伐量相匹配,强调森林利用的持久性、连续性、稳定性,并且当代人在获得森林收益时,要兼顾后代人对森林资源利用的权利。


福建省洋口林场培育的杉木大径材 黄海摄.png


福建省洋口林场培育的杉木大径材 黄海摄


德国森林经营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与利用并重,在利用中保护森林,森林经营的目标是培育多功能森林和高价值用材,在每一块林地上同时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强调多功能、近自然、可持续。


多功能就是通过优化调控森林内部及森林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多种服务功能关系,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实现森林质量提升和功能增强。在德国,按功能分类,森林可分为普通林、保护林、休养游憩林,且每一种类型都强调要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


近自然强调利用自然力维持森林的生长和更新,注重使用乡土树种,避免使用杀虫剂和肥料,关注物种多样性,鼓励营造混交林和多层林。近自然林业是实现森林多功能和可持续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主导德国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可持续是长期坚持生长量大于采伐量的可持续经营原则,在日益增长的森林需求和营林效益之间,寻求适宜的平衡。德国认为,森林提供的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木材生产才能发挥作用,木材加工业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了就业和增收。


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念


在美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森林保护和环保运动兴起而产生的。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原来广泛分布着以生产力极高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样而著称的成过熟针叶林。长期以来,由于在这一地区采取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分散小块皆伐作业方式,使整个森林景观变得支离破碎, 森林蓄积急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一些以成过熟林为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如斑块猫头鹰等已濒临灭绝,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传统的国有林生产优先经营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的形势下,20世纪90年代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新林业思想应运而生,提出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密不可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强调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在景观水平上长期保持森林健康和稳定,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为目标。


与传统的森林经营相比,生态系统经营更多是从森林的完整结构和整体功能出发,仿效自然干扰机制,采取多种经营方式,融生产和保护为一体,在景观尺度上打造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经营涉及生态学、树木生理学、野生动物生物学、森林培育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生态系统经营需要调查设计、树木生长模型模拟、动态监测等决策支持系统作支撑。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角度看,认识并掌握好森林演替、干扰、生态位、主导因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种群调节机制、生物多样性、边缘效应等森林生态学基础理论必不可少。


芬兰和新西兰森林经营理念


芬兰十分重视森林的多功能利用,认为森林要提供木材,还要提供包括固碳、防止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在对多功能林业的认识和理解上,芬兰提出,林业首先是林业产业,应发挥其作为产业的作用与应有的效果,即需要对森林进行经营和利用,并且侧重于“用”和“多用”。


芬兰森林资源丰富,将森林原材料加工成锯材和纸张产品始于19世纪末。除了木材产品和纸张,如今木材也被利用来制造织物、药品、化学品、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塑料、化妆品、智能包装材料和运输生物燃料。


新西兰的森林按起源分为原生林和人工种植林,原生林约占森林面积的80%,人工种植林约占森林面积的20%。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森林管理和利用有所不同,原生林主要用于展现自然之美和发挥生态功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遗产和休闲娱乐等;人工种植林主要用于生产,部分位于保护区及水体和基础设施附近发挥防护功能。


新西兰用人工种植林,即外来引进树种,辐射松占90%,来取代原生林用于木材生产,从而实现对天然林的保护,有效地解决了木材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被誉为“新西兰模式”。


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开展森林经营管理


世界各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注重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实现森林由木材生产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在此前提下,各国可以根据不同国情林情借鉴开展森林多效益一体化近自然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经营、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分类经营。


我国未来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树立系统思维和统筹思维,注重规划优先和功能导向,分区施策、分类经营、分层利用,长中短周期相结合。


一是借鉴德国森林多效益一体化近自然经营,因林施策开展人工林经营,培育多功能森林和高价值用材,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按照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全地域、全要素经营的理念,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尽量利用自然进程维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整体效益。具体来说,对于以大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森林,可以实行近自然目标树经营,进行目标树选育,及时伐除干扰树,按需择伐目标树;同时,充分遵循和利用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多要素协同规律、区域差异性规律,根据功能需求保护和培育结构多样、目标明确、功能显著的优质高效森林。


二是借鉴美国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经营,因地制宜开展天然次生林经营,保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针对天然次生林,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人为措施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实现其正向演替。具体来说,对于低质商品林,要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开展转化经营和林下补植补造,将原有的萌生林逐步由矮林转化为中林、乔林;对于公益林,要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统筹,区分重点保护区域和一般保护区域,进行差异化管理。重点生态区位的天然林如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重要江河源头和两岸、重要湿地水库、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要精准保护,把需要特殊保护的严格保护起来;其他区域的低效林要兼顾保护发展、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与多种功能,增强公益林保护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是借鉴芬兰、新西兰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分类经营思想,按照不同主导功能对森林进行经营和利用。科学经营人工林、合理保育天然林,在系统治理和重点保护的前提下,侧重于“用”和“多用”,通过采育结合,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具体来说,算好“质量账”,结合森林经营,推动森林定向培育、优质培育,利用国家储备林等平台,集中力量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材,保障优质林产品稳定供给,为原木利用和加工产业发展筑牢原料基础;算好“立体账”,结合森林经营,加强立体综合开发,释放林下、林中空间,大力发展林药、花卉、林菌等林下种植产业和林禽、林畜、林渔等林下养殖产业,让每片森林都能发挥最大效益;算好“景观账”,结合森林经营,提升美丽林相,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绿化、彩化、美化,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文化”“森林+碳汇”等联动产业,开辟就业增收新渠道。(刘珉 高志雄 王少杰 毛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