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古勘探资料显示,秦始皇帝陵园曾被人为破坏,但如今的地形主要是遭到南部山区的洪水之害,使陵园内长期形成并存在着多条河道。
秦始皇帝陵园史称丽山园,位于骊山北麓的冲积扇上。在秦始皇帝陵园范围内,其地下距地表2米至30米深度,存在着六层淤砂石层,表明早在修陵前或有人为活动前,骊山北麓的洪积活动已较为发达,防洪应是秦始皇帝陵园的必然选择。
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根据2010年以来的考古勘探调查成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尤其是南部)的自然破坏主要来自于多条洪水形成的河道。譬如一条河道就位于秦始皇帝陵园的外城南门及以西区域,其形成主要是原来东西流向的洪水改变了方向,沿着骊山北坡顺流而下,直到内城南门,由于受内城南墙的阻挡,洪水又沿着内城南墙外侧向西流去,到了外城西墙内侧受阻后,又向北流动,至内外城西门之间受夯土建筑的阻碍,洪水才折而向西将外城西墙冲毁泻出去。
但是最具破坏力的,则是一条由外城东南角进入陵园的河道。它由外城东侧进入陵园,冲刷破坏了陵园外城的东南角,并进入陵园东部,沿东内外城间向北倾泻而下,从而对陵园东部区域的遗迹造成了很大破坏。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队队长张卫星说,从地理位置判断,最具破坏力的这条河道的洪水,应当来自骊山北麓最大的山口——大水沟。针对山前洪积活动,秦始皇帝陵园在修筑时,专门在山前修建有防洪大堤,以便将这个山口的洪水引向东流。然而,陵园还是毁于这种洪水。
除了南部遭毁之外,秦始皇帝陵园的中北部区域可能也被来自东侧的洪水冲刷,有一部分区段迹象显示园墙内侧曾被洪水冲刷浸泡。较为明显的是,内外两部分洪水的共同作用使外城东墙的大部分区段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外城东北角区域破坏最为严重,大量的洪水将东北角冲刷殆尽。
考古发现秦始皇帝陵园曾遭受洪水之灾
来源:中国生态旅游网 时间:2019/9/29 18:07:06
小
中
大
字号
- 热门话题
- 1 江西上饶三清山: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奇观之一
- 2 九寨沟风景区
- 3 “天神后花园”重现水清草丰
- 4 透明梦柯冰川
- 5 绒布冰川
- 6 西昌螺髻山彩池冰川
- 7 南迦巴瓦峰
- 8 湖南桂东:重拳出击保护千年鸟道
- 9 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的乐园
- 10 雀鸟之变——为何会出现白化鸟?陕西化龙山发现罕见白化伯劳
- 11 两岸记者探秘绿色发展神农架
- 12 探索三峡水库生态健康之路
- 13 传递“零废弃”理念 探秘生态自然
- 14 探秘自然!跨界科考开启一段不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