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枣庄市石榴研究院视作“宝贝”的石榴种子,曾飞上太空。
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创新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成果不断,受到广泛关注。
“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规模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动能更加澎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更加牢固,由大向强的步伐更加坚定。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克服挑战中实现历史性跨越,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我国液氢技术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在安徽阜阳民用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大规模高效液氢工厂的自主研发能力,为氢能商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随着近地轨道日益拥挤,太空垃圾的碰撞风险已威胁到卫星运行和航天任务安全。日本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等离子推进器,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高效清除太空垃圾技术,有望突破现有清理方法的局限。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报告》。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光催化氢气异裂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光催化策略,实现了常温氢气异裂。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蕴藏在海洋深处的重要资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甲烷分子结构异常稳定,传统的工业利用方式只能将其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粗放式转化,不仅能耗巨大,而且大量甲烷会被过度氧化为二氧化碳,造成能源和资源双重浪费。
俄罗斯国立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其团队正在开发通过充分燃烧和中和有毒气体,对聚乙烯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并获得进展。
8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全重实验室张伟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该团队联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约翰内斯·勒彻尔院士、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李末顺教授等专家,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室温催化转化技术。